耏水县
1913年改新城县置,属山东济南道。治所在今山东桓台县西新城镇。因县境乌河即古耏水为名。1914年改名桓台县。
旧县名。原名新城县,因与吉林、直隶(今河北)、江西、浙江、贵州五省新城县重复,1913年改名,以县境乌河即古耏水为名。治新城(今山东省桓台县西桓城)。1914年更名桓台县,相传齐桓公尝筑台于此,故名。驻地不变。
1913年改新城县置,属山东济南道。治所在今山东桓台县西新城镇。因县境乌河即古耏水为名。1914年改名桓台县。
旧县名。原名新城县,因与吉林、直隶(今河北)、江西、浙江、贵州五省新城县重复,1913年改名,以县境乌河即古耏水为名。治新城(今山东省桓台县西桓城)。1914年更名桓台县,相传齐桓公尝筑台于此,故名。驻地不变。
一名百谷坞。在今河南偃师市东南四十里。《宋书· 王镇恶传》: 东晋义熙十二年 (416),晋兵伐秦,“破虎牢及柏谷坞”。同书 《王康传》: “司马楚之屯柏谷坞。” 即此。柏,又作百。在今河南省偃师市东
即今朝鲜咸镜南道东部北青之大川。源出赴战岭山脉,东南流入日本海。《金史·高丽传》:“石适欢立幕府于三潺水。其尝阴与高丽往来为乱阶者,即正其罪,余无所问。康宗以为能。”
在今江西萍乡市北城关镇南门外。五代时杨吴置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萍乡县: 萍实桥 “以楚昭王得萍实而名”。桥跨县前江上,后圮。明初复建。
①秦置,属巨鹿郡。治所在今河北南皮县东北八里。西汉属勃海郡。文帝时封窦彭祖为南皮侯,即此。东汉为勃海郡治。东魏移治今南皮县。隋属渤海郡。唐属沧州。清属天津府。民国初属直隶津海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
①即今吉林松原市东南榆树沟乡。《吉林乡土志》: “榆树沟者,据当地老人云,该处于未开辟时,蜿蜒八杄,天然满生榆树,地形低下成沟。迨至清道光年间,始经开放,土地膏腴,收获恒丰。而人民渐聚,成为村落,乃名
唐乾封元年 (666) 改郁州置,治所在石南县 (今广西玉林市西北石南镇东北)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郁林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改为郁林州。辖境相当今广西玉林市西北、贵港市东南地。五代南汉时
蒙古至元七年 (1270) 置,为云南行省省会。治所即今云南昆明市。辖滇池周围地区及今云南禄丰、易门、宜良、嵩明等县地。元至元十三年(1276) 改中庆路。蒙古至元七年(1270年)改善阐府为路,十三
即今湖南蓝山县东二十里毛俊镇。明置巡司于此。《清一统志·桂阳州》:毛俊镇“镇东南有大水源汛堡,西南有浆洞汛堡地,近广东连州,瑶人出入,皆由两汛,而毛俊实两汛总口。有千总一员驻防”。在湖南省蓝山县东部。
亦作京畿岭。在今江苏镇江市西北之云台山上。《清一统志 ·镇江府一》: 银山 “一名云台山,上有金鸡岭”。在广东省乐昌市坪石镇。危崖峭壁拔地而起,与仁化丹霞山同为红砂岩峰林地貌。海拔338米。峰顶有三块
在今山东宁阳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2宁阳县: “鲁姑泉在县西北三十里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兖州府一》: 鲁姑泉 “西南流六十五里,入泺澢泉。又西会汶上县龙斗泉,入汶河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