缘陵
即营陵。春秋杞国都。在今山东昌乐县东南五十里古城。《春秋》: 僖公十四年 (前646),“诸侯城缘陵”。杜注: “缘陵,杞邑。辟淮夷,迁都于缘陵。” 西汉置营陵县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北海郡营陵注: 薛瓒曰,“营陵,春秋谓之缘陵”。
古邑名。春秋杞邑,后杞国徙都于此。在今山东省昌乐县东南。《春秋》僖公十四年(前646年):辟淮夷,“诸侯城缘陵而迁杞焉”,即此。
即营陵。春秋杞国都。在今山东昌乐县东南五十里古城。《春秋》: 僖公十四年 (前646),“诸侯城缘陵”。杜注: “缘陵,杞邑。辟淮夷,迁都于缘陵。” 西汉置营陵县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北海郡营陵注: 薛瓒曰,“营陵,春秋谓之缘陵”。
古邑名。春秋杞邑,后杞国徙都于此。在今山东省昌乐县东南。《春秋》僖公十四年(前646年):辟淮夷,“诸侯城缘陵而迁杞焉”,即此。
在今广东惠州市城北。《清一统志·惠州府》: 欣乐驿 “在归善县城北一里,水马驿也。明洪武三年置,在县北三里下郭,万历二十五年改建于此”。明洪武三年(1370年)置,在今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西北下角。清雍
在今陕西彬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武德七年(624),突厥颉利、突利两可汗帅万余骑“陈于五陇坂”,秦王李世民诣阵晓以利害,突厥与盟而退。即此。在今陕西省彬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武德七年(624年)突厥颉
在今江苏句容县北六十里竹里山间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隆安元年(397), 王恭举兵京口,“王国宝惶惧, 不知所为,遣数百人戍竹里”, 即此。在今江苏省句容市北、长江南岸。东晋隆安元年(397年),王国宝
即嘉零湖。今西藏申扎县西北格仁错。
在今河南卢氏县东。《宋书·柳元景传》: 元嘉二十七年 (450) 伐魏,庞季明自赀谷入卢氏,“进达高门木城”。在今河南省卢氏县东。《宋书·柳元景传》:南朝宋元嘉二十七年(450年)伐魏,庞季明入卢氏,
在今广东珠海市西南三灶岛之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香山县 “井澳” 条内: “ 《志》 云,县有浪白澳,为海道戍守处。”
又名大崮山。在今山东沂水县西北五十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23引 《泰山记》 曰: “雹山出紫石英,好者内朗外明,表里映彻,形若雹状,故名雹山。”
在今山西盂县西。唐张守节《史记正义》:“并州盂县西有白鹿泓,源出白鹿山南渚。”《清一统志·平定州》:“白鹿泓在盂县西北三十五里,一名白鹿泉。”
①北齐置,故址在今山西永和县西南三十五里。北周宣帝改置临河县。②北宋熙宁七年(1074)废永和县为镇,属安阳县。即今河南安阳县东四十里永和乡。③即今江西吉安县东南永和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吉安府庐陵县
即西周春秋时柏国。在今河南西平县西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西平县注引应劭曰: “故柏子国也,今柏亭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