绵 (緜) 水
即今四川绵竹县东北之绵远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绵竹县: “紫岩山,绵水所出。东至新都北入雒。” 《元和志》 卷31绵竹县: “绵水出县西北紫岩山。《蜀都赋》 ‘浸以绵、洛’ 谓此水也。蜀人称郫、繁曰膏腴,绵、洛为浸沃。”
即今四川绵竹县东北之绵远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绵竹县: “紫岩山,绵水所出。东至新都北入雒。” 《元和志》 卷31绵竹县: “绵水出县西北紫岩山。《蜀都赋》 ‘浸以绵、洛’ 谓此水也。蜀人称郫、繁曰膏腴,绵、洛为浸沃。”
即今云南祥云县东南青海。唐代称波州大池。唐樊绰 《蛮书》 卷6: “大池绕山,长二十余里,波州废地在池东南隅。”
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,位于信义礁西约25海里。为环礁,南北长7.4公里,东西宽4.6公里。高潮时淹没,低潮时露出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亚利斯亚安尼礁。1947年改名仙娥礁。
即今江西临川市西南上顿渡镇。明弘治《抚州府志》卷6:临川县有上顿渡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2临县川西南有上顿渡。
五代晋天福三年 (938) 于旧澶州城置,在今河南清丰县西南。四年 (939) 改为德清军。
即赛音诺颜部右翼前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布尔根省赛汗西北,哈努依河东岸。
即今广东珠海市东南大海中大万山岛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:东莞县有老万山。清康熙《新安县志》卷3:老万山“在大奚山西南洋海中。周回过于大奚。林木箐森。昔万贼巢此,故名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新安县“大奚山”
又名钱家铺。即今河北玉田县南钱家沟乡。濒双城河。清 《畿辅舆地全图》 玉田县: “钱家沟镇,县南三十五里。”
在今陕西华县西南。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:符禺山“西六十里曰石脆之山”。
即萍安支线。自江西萍乡至安源煤矿。
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罗州置,治竹山县(今湖北竹山县)。大业初省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分迁州复置房州,仍治竹山县 (今湖北竹山县)。贞观十年 (636) 徙治房陵县 (今房县)。辖境相当今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