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维州

维州

①唐武德七年 (624) 置,治所在今四川理县东北薛城镇西南。《元和志》 卷32维州: “白狗羌首领旧附,于姜维城置维州以统之”,以姜维城为名。贞观元年 (627) 废。二年 (628) 复置,为羁縻州,属茂州。治所在薛城县 (今薛城镇)。麟德二年(665) 进为正州,仪凤二年 (677) 复为羁縻州,垂拱三年 (687) 又进为正州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维川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维州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理县地。广德元年 (763) 没于吐蕃,太和五年(831) 收复,寻弃其地。大中三年 (849) 复置。地近吐蕃,为蜀西之门户。吐蕃得之,称无忧城。北宋景祐三年 (1036) 改为威州。

②辽置,属西北路招讨司。在今蒙古国布尔根省东南部土拉河曲西岸古城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: 边防城有 “维州,刺史”。又 “镇州,建安军,节度。本古可敦城。统和二十二年皇太妃奏置。……渤海、女直、汉人配流之家七百余户,分居镇、防、维三州。东南至上京三千余里”。


(1)唐武德七年(624年)置,治薛城县(今四川理县东北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理县部分地区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维川郡。乾元元年(758年)复为维州。后地入吐蕃,改无忧城。北宋景德三年(1006年)改威州。(2)辽统和二十二年(1004年)置,治今蒙古国布尔根省哈桑达古城。后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靖疆营

    在今湖南凤凰县北三十里。清严如熤《苗疆险要考》 谓 “高山峡中,地势平敞,往时结营善地”。

  • 东川郡

    唐南诏世隆时置,属拓东节度。治所在今云南会泽县西八里,马鞍山麓乌龙幕。方国瑜《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》:“其称东川者,盖以在会川之东得名。”宋大理升为一级政区,辖境约当今云南东川市及会泽、巧家二县地。元

  • 合河

    即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境之霍林河。《清一统志·科尔沁》:合河“蒙古名和尔。自扎鲁特左翼之北,东流入境,经左翼西北三百三十里,又东经右翼西一里,又东经右翼前旗、后旗地,入因沁插汉池”。

  • 廿三里溪镇

    清置,属义乌县。即今浙江义乌市东北廿三里镇。

  • 游山

    在今浙江宁波市东北甬江入海口外。元 《延祐四明志》 卷7定海县: 游山 “在县 (今宁波市镇海区) 东二里海中”。

  • 清水潭镇

    在今江苏高邮市北。清嘉庆 《高邮州志》 卷1: 清水潭 “在州治北二十里运河堤旁,地势低洼,当河、淮下流之中,屡筑屡决。康熙三十五年改建石工,始为完固”。镇在清水潭口。

  • 达罗克裕木磋

    即打鲁克雨木撮池。今西藏仲巴县北之塔若错。清乾隆《西域同文志》卷22载:“西番(藏)语:达罗克,黄色马也。滨河山石形色似之,水色碧绿,又如松石也。”

  • 虎窟山

    在今山东平阴县西南东阿镇西南三里。唐段成式 《酉阳杂俎》 卷14: “相传燕建平中,济南太守胡谘,于此山窟得白虎,因名焉。”

  • 三窠关

    在今云南姚安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6姚安军民府:三窠关“在府南三窠山上,为南面之险”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贵人山

    在今广东五华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长乐县: 贵人山 “在县西南三十里。上有井,常盈不竭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