绥和守捉城
唐开元二年 (714) 置,属鄯州。在今青海湟中县西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鄯州: “西南二百五十里有绥和守捉城。” 至德以后废。
唐开元二年 (714) 置,属鄯州。在今青海湟中县西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鄯州: “西南二百五十里有绥和守捉城。” 至德以后废。
在今福建德化县东北五十里。元置清泰里巡司于此。明洪武二十年 (1387) 废。在今福建省德化县东北。元时置巡检司于此。
西魏恭帝三年 (556) 改东宕渠郡置,属合州。治所在石镜县 (今四川合川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合川、铜梁、武胜等市县地。北周改为宕渠郡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年)改东宕渠郡置,治石镜县(今重庆合川市)。
即今广西田林县 (乐里镇)。清时为逻里汛,有右江镇外委驻防。1953年田林县迁治于此。
春秋时鲁邑。有二: (1) 在今山东郓城县东十六里。亦称西郓。《春秋》: 成公四年 (前 587),“冬,城郓”。《左传》: 成公十六年 (前575),“九月,晋人执季文子于苕丘。公还,待于郓”。杜注
明洪武九年 (1376) 置,属辽东都司。治所即今辽宁盖州市。清初废。明洪武九年(1376年)置,治今辽宁省盖州市。属辽东都指挥使司。清康熙三年(1664年)改置盖平县。
即淄水。在今山东中北部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泰山郡莱芜: “原山,甾水所出,东至博昌入泲。” 而 《史记·河渠书》 云,禹治水之后,“于齐,则通菑、济之间”,则战国时,菑本独流入海,不入济。
明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中游支流库鲁河流域。后废。
指今丹麦王国。《清史稿·邦交志》 称“丹墨即嗹马”。
在今河南淮阳县北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0宛丘县:陈佗沟“在县北一十里。上从安仁沟出,入县郭。古老传云:陈公子佗开, 所以灌溉也”。
西汉惠帝四年(前191)置,属北地郡。治所在今宁夏吴忠市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师古注:“水中可居者曰州。此地在河之州,随水高下,未尝沦没,故号灵州。”《后汉书·西羌传》:元初三年(116),“度辽将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