绍兴路
元至元十三年 (1276) 改绍兴府置,二十一年 (1284) 后属江浙行省。治所在山阴、会稽二县(今浙江绍兴市)。辖境相当今浙江浦阳江 (浦江县除外)、曹娥江流域和余姚、慈溪二市西部。至正二十六年 (1366) 朱元璋改为绍兴府。
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改绍兴府置,治所、辖境同绍兴府。属江浙行省浙东道宣慰司。至正二十六年(1366年)朱元璋复改为府。
元至元十三年 (1276) 改绍兴府置,二十一年 (1284) 后属江浙行省。治所在山阴、会稽二县(今浙江绍兴市)。辖境相当今浙江浦阳江 (浦江县除外)、曹娥江流域和余姚、慈溪二市西部。至正二十六年 (1366) 朱元璋改为绍兴府。
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改绍兴府置,治所、辖境同绍兴府。属江浙行省浙东道宣慰司。至正二十六年(1366年)朱元璋复改为府。
即今福建平潭县东北东庠岛。明郑和下西洋经此。
北宋置,属梅州程乡县。在今广东梅县西北石坑镇。北宋置,属程乡县。即今广东省梅县西北石坑。
北宋初置盐监,属通州。在今江苏南通市南三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30利丰监:“管八场:西亭、利丰、永兴、丰利、石港、利和、金沙、余庆。”《宋史·食货志四》:“通州利丰监(岁鬻盐)四十八万九千余石。”北宋置,
亦作天林庄。即今安徽桐城县东南天林乡。清道光《桐城续修县志》卷1《乡镇》:天宁庄“小镇。城南二十五里由县往府之路”。
在今四川成都市东南五里牛市口一带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“城东有千秋池。”《寰宇记》卷72华阳县:千秋池,“《任豫记》:在城东,冬夏不竭,名曰千秋池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7成都、华阳县“万岁池”条
明洪武十五年(1382)于礼州置,属建昌卫。治所在今四川西昌市西北六十里礼州镇。清雍正六年(1728)废。
在今河北张家口市东南一百里下花园区。《清一统志·宣化府三》:上花园“在宣化县东南四十里。又有下花园在县东南五十里。相传皆辽萧后种花处”。
在今湖北宣恩县南白水河西岸。清置巡司于此。后废。
在今浙江余姚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余姚县:卤池汇“在县东南八里,即姚江所汇也。江流至此,纡回数曲,每曲约十余里,数曲间陆行不过十余里,而舟行则数十里”。
地区名。战国赵地,后属秦。在今河北献县、河间、青县、泊头等市县地。以在两河之间而名。《战国策·秦策五》: “文信侯欲攻赵,以广河间”; 又 《赵策二》: “割河间以事秦。” 皆此。西汉置河间国。(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