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绍兴市

绍兴市

1949年当地解放后由绍兴县城区析置,治所即今浙江绍兴市。


简称越。在浙江省中部偏北、钱塘江南岸。面积 7901 平方千米(市辖区101平方千米)。人口433.5万(市辖区61.1万)。辖越城区和绍兴、新昌两县,代管诸暨、上虞、嵊州3市。市人民政府驻越城区。春秋时属越,战国属楚。秦置山阴县,属会稽郡。东汉永建四年(129年)后,为会稽郡治。南朝时曾于此置东扬州,陈置会稽县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省山阴县入会稽县,又改东扬州为吴州。大业初复改为越州,三年(607年)又为会稽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废郡置越州(天宝、至德年间又曾改会稽郡)。垂拱二年(686年)复置山阴县,与会稽县并为州治。五代吴越以越州为东府。南宋建炎四年(1130年)赵高宗驻跸越州,次年为绍兴元年,并以年号为名升越州为绍兴府。元为绍兴路。明、清为绍兴府。1912年废府,二县合并为绍兴县。1914年属会稽道,1927年直属浙江省。1949年为绍兴专区。1950年析绍兴县城区置绍兴市,属绍兴专区。1952年撤绍兴专区,绍兴市为省辖(地级)。1953年属宁波专区,1964年绍兴专区恢复。1962年绍兴市并入绍兴县,1973年改绍兴地区。1979年复置绍兴市,属绍兴地区。1981年绍兴县并入绍兴市。1983年撤销绍兴地区,所属绍兴、上虞、嵊县、新昌、诸暨5县划入;绍兴市改为地级市。1989年诸暨县改市,1992年上虞县改市,1995年嵊县改设嵊州市。地处浙东盆地低山区北部、宁绍平原西部。南部多低山丘陵,主要有会稽山、四明山等。北部平原水网密布,湖泊众多,系典型的江南水乡。主要河流有曹娥江、浦阳江、杭甬运河等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盛产稻、油菜籽、小麦、棉花、蚕豆和淡水鱼。山林以木材、毛竹为大宗。绍兴黄酒、诸暨香榧、绍兴平水珠茶、新昌白术为著名特产。轻纺工业发达,有钢铁、机械、建材、食品工业。酿酒、瓷器、竹编、花边等为传统手工艺品。铁、铜矿的储量居全省首位,铅、锌、萤石、金、银、硒也有采量。以兰花为市花。萧甬铁路、浙赣铁路贯穿市境北部和西部,杭甬高速公路和104国道以及绍大、绍甘、杭金、嵊义多条省道纵横贯境。浙东运河东西贯穿北部。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。名胜古迹和纪念地众多,有越城区鲁迅、秋瑾故居,周恩来故居和大禹陵,绍兴县兰亭、东湖,上虞市小仙坛汉、宋青瓷窑址,诸暨市何文庆故居、五泄和新昌县大佛寺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松柏嶂

    在今福建永定县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永定县: “松柏嶂在县南。《志》 云,与广东饶平县接界。 叠��巍峨, 林山蓊蔚。 昔人多避寇于此。”

  • 狮滩桥镇

    即今四川合川市东北狮滩镇。清光绪《合州志》 卷4: 狮滩桥 “距城六十里”。

  • 杨氏县

    ①春秋晋置,治所在今山西洪洞县东南十五里范村东古城址。西汉改置杨县。②西汉置,属巨鹿郡。治所即今河北宁晋县。西晋废。古县名。(1)春秋晋顷公十二年(前514年),魏献子分羊舌氏采邑置,以“僚安为杨氏县

  • 只乐店

    即今河南鄢陵县西南三十里只乐乡。明嘉靖《鄢陵县志》卷2《镇店》:“只乐店,在西营南保。”

  • 大信山

    在今广东平远县西北中行镇境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平远县图表:“又南帽子山,绵亘而南为大信山。”

  • 北禅寺

    即今青海西宁市北山寺。清乾隆《西宁府新志》卷15:北禅寺“在北门外五里土楼山下,又名永兴寺。湟中古寺第一,即阚骃所谓西平亭,北有土楼神祠者是也”。

  • 昫衍县

    西汉置,属北地郡。治所在今宁夏盐池县北柳杨堡乡张家场古城。《史记·匈奴传》: “岐、梁山、泾、漆之北有义渠、大荔、乌氏、朐衍之戎。”《括地志》: “盐州,古戎狄居之,即朐衍戎之地,秦北地郡也。” 东汉

  • 黄姑岭

    在今浙江金华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3金华县: 黄姑岭“在县东北五十里。宋宣和中,方腊寇婺,邀败官兵于此”。古山名。在今浙江省金华市东北。北宋宣和中方腊败官兵于此。

  • 小平津

    黄河津渡名。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北。东汉中平元年(184)为镇压黄巾起义,在津上置关戍守,为八关之一。《后汉书·何进传》:中平六年(189),袁绍大诛宦官,“张让、段珪等困迫,遂将帝与陈留王数十人步出(洛

  • 石泉

    在今陕西石泉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6石泉县:石泉“在县治南。其水清洌,四时不竭,流入汉水。县因以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