绀山
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9思恩县: 绀山 “在县北二十里,以山色名。亦曰扞山。以扞蔽县后也。岩嶂层叠,日光少见,土人谓之暗岭”。
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9思恩县: 绀山 “在县北二十里,以山色名。亦曰扞山。以扞蔽县后也。岩嶂层叠,日光少见,土人谓之暗岭”。
又作巴延鄂佛罗边门。清置,在今吉林舒兰市西北法特镇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二》: 法特哈边门 “在吉林城北一百七十里。一名巴延鄂佛罗。由吉林至白都讷、黑龙江之道也”。
古国名。即今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南部海岸之马辰。明张燮《东西洋考》:文郎马神“文郎马神国以木为城,城只一半,余半皆山也”。清谢清高《海录》作马神。
即今广东仁化县北城口河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2仁化县: 恩溪在 “县北百里。《志》 云: 源出湖广郴州界,入县境,注于浈水”。
唐开元三年(715)郭知远置,属河州。在今甘肃临夏县北。唐置,在今甘肃省临夏县西南。属陇右节度使。后废。
①南朝梁普通三年(522)置,属临川郡。治所在今江西乐安县东北公溪镇。以巴山为名。大同二年(536)为巴山郡治。陈光大年间属巴山郡。隋开皇九年(589)废。②隋开皇五年(585)置,属江州。治所在今湖
1913年改五常府置,属吉林省滨江道。治所即今黑龙江省五常市。1928年直属吉林省。1949年划归松江省。1954年划归黑龙江省。旧县名。1913年由五常府改置,治五常堡(今黑龙江五常市五常镇)。19
清光绪三十二年(1906)置,属四川总督。治所在巴塘(今四川巴塘县)。民国傅嵩林《西康建省记》:“康地在川滇之边,故名曰督办川滇边务大臣。”统辖四川打箭炉厅(今康定县)及所属各土司和西藏的康都。辖境相
又名慈悲庵、观音庵、江亭。在今北京市宣武区西南。元于此建寺庙,名观音庵,亦名慈悲庵。明清辟为窑厂。清康熙年间建陶然亭。清 《日下旧闻考》 卷61引 《拓坡居士集》: “陶然亭,康熙乙亥江郎中藻所建。取
唐武德四年(621)置,属营州。治所在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西南。以阳华岩为名。后属道州。文明元年(684)改为云溪县。神龙元年(705)复名江华县,迁治今江华瑶族自治县(沱江镇)东南十里。元属道州路。
①唐武德七年(624)置,治所在勃弄县(今云南弥渡县境)。后废。②元至元十一年(1274)置,属大理路。治所在今云南祥云县东南三十四里旧站。元郭松年《大理行记》:“张乐进求时,州北龙兴和山忽五色云起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