纳里速古鲁孙
元代对今西藏阿里地区的译称。又作纳里速古儿孙。《元史·百官志三》 载:元宣政院依西藏地理建制,分为乌思、藏、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,纳里速即阿里,古鲁孙意为三部。今阿里及克什米尔东部当时为三位领主所辖,即磨榆(今拉达克地区)、古格(今扎达地区)、布禳(今普兰地区),故名。
元至元二十九年(1292年)置乌思、藏、纳里速古鲁孙三路宣慰司。辖境相当今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及克什米尔东部地区。
元代对今西藏阿里地区的译称。又作纳里速古儿孙。《元史·百官志三》 载:元宣政院依西藏地理建制,分为乌思、藏、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,纳里速即阿里,古鲁孙意为三部。今阿里及克什米尔东部当时为三位领主所辖,即磨榆(今拉达克地区)、古格(今扎达地区)、布禳(今普兰地区),故名。
元至元二十九年(1292年)置乌思、藏、纳里速古鲁孙三路宣慰司。辖境相当今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及克什米尔东部地区。
在今河南叶县南十二里尤潦铺。清同治《叶县志》卷1:牛老陂“即荷蓧丈人止子路宿处。今尤潦铺是其地”。
1914年改永定县置,属湖南武陵道。治所即今湖南张家界市。1958年改设大庸市。1994年改名张家界市。旧县名。1914年改永定县置,治今湖南省张家界市。1985年撤销,改设大庸市。
亦作原高。西汉置,属五原郡成宜县,为中部都尉治。故址在今内蒙古乌拉特旗东南。一说即今堡子湾古城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河水又东径原亭城南。阚骃 《十三州志》 曰: 中部都尉治。”
北宋淳化三年 (992) 分筠、袁、吉三州地置,治所在清江县 (今江西樟树市西南临江镇)。辖境相当今江西新余、樟树二市及新干、峡江等县地。元至元中升为临江路。北宋淳化三年(992年)分筠、袁、吉三州地
在今河南登封市北太室山南麓。《旧唐书·高宗纪》: 调露二年 (680) 二月,“又幸逍遥谷,道士潘师正所居”。
唐南诏置,在今云南大理市西郊天生桥附近。唐樊绰《蛮书》卷3:“开元元年中,蒙归义攻石桥城,阁罗凤攻石和,亦八诏之数也。”在今云南省大理市西天生桥。《蛮书·六诏》:“开元年中,蒙归义攻石桥城,阁罗凤攻石
在今湖南临武县西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临武县“罗城山”条下:华阴山“跨蓝山县界。高秀如华岳,因名”。
在今广东阳江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阳江县:大坑山“在县东南十里。有泉北流,溉田数百亩”。
北宋置,即今广西靖西县东南岳圩。
①即今广西临桂县西南两江镇。明设两江口巡司。清改设两江堡,有把总驻防。②即今广西荔浦县北双江镇。清有把总驻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