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薄沙
在今上海市崇明县东南七十余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太仓州崇明县:竹薄沙“即南沙尽处。外为大洋,内为内海,其西南与松江高家嘴相对,为内海之南门。……《海防考》:竹薄沙为吴淞之屏蔽,外为羊山,为陈钱,皆倭寇所从入。竹薄沙之内,高家嘴之外,沿海而西北者,谓之杨家路。海舶得此,方能转舒,盖县多阴沙暗途,缠绵错杂故也。说者以竹薄沙、高家嘴,为苏、淞四郡之咽喉,海防第一关键”。
在今上海市崇明县东南七十余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太仓州崇明县:竹薄沙“即南沙尽处。外为大洋,内为内海,其西南与松江高家嘴相对,为内海之南门。……《海防考》:竹薄沙为吴淞之屏蔽,外为羊山,为陈钱,皆倭寇所从入。竹薄沙之内,高家嘴之外,沿海而西北者,谓之杨家路。海舶得此,方能转舒,盖县多阴沙暗途,缠绵错杂故也。说者以竹薄沙、高家嘴,为苏、淞四郡之咽喉,海防第一关键”。
清乾隆九年(1744)置,属西宁府。治所在摆羊戎(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)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宁府二》:巴燕戎格厅“其地番回杂居,水草丰美,可垦荒地四十余里。九年增设通判分驻”。1913年改为巴戎县。
即束锋州。治所在今四川泸定县北岚安乡。
明洪武十五年(1382)置,治所在云南府(即今云南昆明市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省(滇东北属四川)及缅甸、泰国、老挝、越南的部分地区。清代改置云南省。见“云南省”。
在今安徽黄山市徽州区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20徽州: 岩寺镇 “在歙县西二十五里。今出漆器”。《清一统志·徽州府二》: 岩寺镇 “在歙县西二十五里。宋设官收酒税,初置税课局,兼置岩寺巡司。洪武十四年废”。
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或林西县境。《新唐书· 白霫传》: “避薛延陀,保奥支水、冷陉山。”《方舆纪要》 卷18大宁卫: 奥支水 “出冷陉山南。下流入于潢河。《志》 云: 东胡之别种曰霫,唐时居鲜卑故地,保
南宋改北遐镇置,属天河县。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北。元改为北遐洞。
在今福建诏安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诏安县: 港头溪 “在县西。汇诸溪水出龟山西象头渡入海”。
即今阿富汗北境巴尔赫。《明史·西域传》:坤城“奉贡通名天朝者”有“把力黑”。
①在今陕西渭南市东北。《寰宇记》卷29下邽县:故甘泉城“在县(今渭南市北下吉镇)东南四十里。以此地水多咸苦,城中井泉美,遂名甘泉。亦谓之夏王城,俗传赫连勃勃所筑”。②在今甘肃会宁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
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华中地区建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。包括江苏绝大部分,安徽、湖北的大部分,河南、浙江的一部分和湖南的一小部分。1938年春,新四军深入华中敌后,开展游击战争。5月,新四军一部挺进江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