积水潭
即今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内积水潭、西海一带。《元史·河渠志》: “海子一名积水潭,聚西北诸泉之水,流行入都城而汇于此,汪洋如海,都人因名焉。” 元筑大都城,为解决都城漕粮而凿通会河,使运粮由南方直达积水潭。时积水潭水域包括今积水潭和什刹海。明永乐建京师,扩建皇城,东墙推至元皇城东部运河以东,自此舟楫不能直达,积水潭水面也大缩。《清一统志·顺天府二》: “今指近德胜桥者为积水潭,稍东南者为什刹海,又东南者为莲花泡子,其始实皆从积水潭引导成池也。”
即今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内积水潭、西海一带。《元史·河渠志》: “海子一名积水潭,聚西北诸泉之水,流行入都城而汇于此,汪洋如海,都人因名焉。” 元筑大都城,为解决都城漕粮而凿通会河,使运粮由南方直达积水潭。时积水潭水域包括今积水潭和什刹海。明永乐建京师,扩建皇城,东墙推至元皇城东部运河以东,自此舟楫不能直达,积水潭水面也大缩。《清一统志·顺天府二》: “今指近德胜桥者为积水潭,稍东南者为什刹海,又东南者为莲花泡子,其始实皆从积水潭引导成池也。”
亦作这乞林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西侧库鲁河口南岸。清属宁古塔将军。康熙《皇舆全览图》:枯鲁河注入黑龙江处有“这乞林噶山”。后属三姓副都统。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7:混同江北岸, 东至海
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。《旧唐书·李晟传》:兴元元年(784)五月,“晟自东渭桥移军于光泰门外米仓村,以薄京城”。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北。唐李晟败朱泚军于此。
即宏仁桥。在今北京市通县西南四十里马驹桥镇。明设弘仁桥巡司于此。
在今山西永济市南。《水经·涑水注》:盐道山 “西则石壁千寻,东则磻溪万仞,方岭云回,奇峰霞举,孤标秀出,罩络群山之表,翠柏荫峰,清泉灌顶。郭景纯云: 世所谓鸯浆也”。
在今山西灵石县西南五十里蛤蜅岭上。《资治通鉴》: 隋义宁元年 (617),李渊起兵太原,至西河,“入崔鼠谷,壬戌,军贾胡堡”。即此。在今山西省灵石县西南。隋义宁元年(617年),李渊自太原入关中,军贾
在今山西晋城市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泽州府》:龙潭峡“在凤台县(今晋城市)东南九十里。有五股泉流汇于此,其下陡绝为龙潭”。
即石境山。在今浙江临安县城南。宋避太祖之祖赵敬讳,改称石鉴山。
1941年改陶乐设治局置,属宁夏省。治所在陶乐湖滩 (今宁夏陶乐县南高仁镇)。1953年迁治马太沟 (今陶乐县)。旧县名。1941年由陶乐设治局升置,治高仁镇(陶乐湖滩)。1953年迁马太沟(原城关镇
一名南斑河。在今云南省南部。源出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东北部,南流经思茅市东、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西,至勐腊县西北注入澜沧江。清《乾隆内府舆图》 作梭江。 光绪 《皇朝中外一统舆图》 作
即今陕西扶风县东南二十五里绛帐镇。《清一统志·凤翔府二》: “相传汉马融授徒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