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秣陵县

秣陵县

①秦始皇三十七年 (前210) 改金陵邑置,属会稽郡。治所即今江苏江宁县南五十里秣陵镇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张纮传》 裴松之注引 《江表传》 载,张纮谓孙权曰: “秣陵,楚武王所置,名为金陵。地势冈阜连石头,访问故老,云昔秦始皇东巡会稽经此县,望气者云,金陵地形有王者都邑之气,故掘断连冈,改名秣陵。” 西汉属丹杨郡。东汉建安十七年 (212) 孙权自京口 (今镇江市)徙治于此,改名建业,移治今南京市。西晋太康元年 (280) 灭吴,复名秣陵; 三年分淮水 (今秦淮河) 南为秣陵县,北为建邺县。东晋义熙九年(413) 移治京邑,在斗场柏社 (今南京市武定桥东南)。元熙元年 (419) 移治扬州府禁防参军署 (今南京市中华门外故报恩寺附近)。隋开皇中并入江宁县。

②东魏天平二年 (535) 置,为丹杨郡治。治所在项城 (今河南沈丘县)。隋开皇初改为项城县。


古县名。(1)秦始皇三十七年(前210年)置,治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南秣陵镇。属会稽郡。西汉属丹阳郡。东汉建安十六年(211年)孙权自京口徙治于此;次年改名建业,移治今南京市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年)灭吴,复名秣陵县;三年分淮水(今秦淮河)北为建业县,南为秣陵县,还治秦时旧址。东晋义熙九年(413年)移治京邑斗场柏社(今南京武定桥东南);元熙元年(419年)又移治小长干巷内扬州府禁防参军(今南京中华门外西侧)。隋平陈并入江宁县。(2)东魏在项县侨置,治今河南省沈丘县。为丹阳郡治。隋开皇初改为项城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景阳楼

    南朝宋建于景阳山,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鸡鸣寺南古台城内。唐许嵩 《建康实录》 卷12:南朝宋元嘉二十三年 (446),兴景阳山于华林园,“造景阳楼以通天观,至孝武大明中,紫云出景阳楼,因改为景云楼”。寻

  • 大邑县

    唐咸亨二年(671)析晋原县西部置,属邛州。治所即今四川大邑县。《寰宇记》卷75大邑县:“其邑广大,遂以为名。”明洪武十年(1377)废入邛县。十三年(1380)复置,属嘉定州。成化十九年(1483)

  • 功山

    即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北功山镇。光绪《大清直省地舆全国》:寻甸县北有功山。旧有外委驻防。

  • 小绥芬河

    在今黑龙江省东宁县西北。源出太平岭,南流注入绥芬河。《清史稿·地理揖》 东宁厅:大绥芬河“又东北,左合小绥芬河,径城北”。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22:协领河“又东南小绥芬河自西南来入。河即鄂勒欢绥芬河也,

  • 上夹河镇

    即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北上夹河镇。清光绪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兴京图:西北有上夹河。民国《兴京县志》卷1:上夹河“距城一百里”。在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北部。面积267.4平方千米。人口1.8万。

  • 塔鲁木卫

    亦作塔木鲁卫。明永乐四年 (1406)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治所在今辽宁开原市东。辖境相当今辽宁开原市东小清河至达奇木鲁山地区。后废。明永乐四年(1406年)置,治所确址不详。辖境约今辽宁省开原市东,小清

  • 都乐营

    在今广东封开县东南,西江北岸都乐圩。《清一统志·肇庆府》 “扶赖营” 条: “都乐营,明隆庆五年建。”

  • 喷雾岩

    在今四川梁平县东二十里蟠龙山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79梁山军: 喷雾崖 “去军西五十里。其崖高数十丈,飞瀑倾注如雾在空,崖右石鼓,张丞相无尽游从于此,手题云: 水味甘腴,偏宜煮茗,非陆羽莫能辨”。《方舆

  • 兴文阁

    在今四川平武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龙安府平武县:兴文阁“在府东南二十里海棠铺,山路盘束,下临急湍,置阁其上,以通行旅”。

  • 河府县

    1948年1月革命根据地由陕西府谷、山西河曲二县及内蒙古准格尔旗析置,治麻地沟 (今陕西府谷县北麻镇)。同年8月撤销。旧县名。陕甘宁边区设。1942年由陕西省府谷县麻镇一带及山西省河曲县部分地区析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