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州右卫
明洪武八年 (1375) 置,属福建都司。治所在今福建福州市东北。二十一年重建。清康熙五年 (1666) 废。
明洪武八年(1375年)置,治今福建省福州市东北。属福建都司。洪武二十一年(1388年)重建。清康熙五年(1666年)废。
明洪武八年 (1375) 置,属福建都司。治所在今福建福州市东北。二十一年重建。清康熙五年 (1666) 废。
明洪武八年(1375年)置,治今福建省福州市东北。属福建都司。洪武二十一年(1388年)重建。清康熙五年(1666年)废。
春秋晋邑,在今山西绛县东南。《左传》: 庄公二十五年 (前669), “晋士使群公子尽杀游氏之族,乃城聚而处之。冬,晋侯围聚,尽杀群公子”。古邑名。春秋晋邑。在今山西省
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二十五里破城子。《后汉书·西域传》: “自高昌壁北通后部金满城五百里。” 唐置金满县。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。东汉属车师后部,或讹作“金蒲城”,戊己校尉屯此。永元三
在今甘肃兰州市东三十五里。《宋史·神宗纪三》:元丰四年(1081)“熙河经制李宪败夏人于西市新城,……又袭破于女遮谷,斩获甚众”。即此。
①在今四川盐源县。清时有把总驻守。1951年盐源县迁治于此。②在今云南大姚县西北石羊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6姚安军民府:白盐井“有盐课提举司,旁有九井,曰观音、曰旧、曰界、曰中、白灰、曰尾、曰白石谷、
即介根。在今山东胶州市西南。西周为莒国都。西汉置计斤县。又名计,即介根。周时莒国都城。在今山东省胶州市西南城子村。《世本》:“莒舆期始都计斤,兹丕归莒”;《春秋释例·世族谱》:“周武王封兹舆期于莒,初
①唐万岁通天二年 (697) 以昆明夷内附置,属黔州都督府。治所即今贵州大方县。后废。②唐置,为羁縻州,属芳池州都督府。在今甘肃华池县西北境。后废。(1)唐贞观时以党项野利氏部落置,治今四川省若尔盖县
又称安源支线。自江西萍乡至安源煤矿。长7.2公里。为株萍铁路 (后改浙赣路) 支线。清光绪二十五年 (1899) 动工修筑,二十九年(1903) 建成。
①一名扇子峡。即今湖北宜昌县西西陵峡东段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73峡州: 明月峡 “在夷陵县。高七百余仞,倚江于崖,面白如月。又如扇,亦曰扇子峡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8夷陵州: 明月峡 “在州西二十里悬崖
明置,属宁远卫。在今辽宁葫芦岛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7宁远卫: 松山寺堡 “在卫东北四十里。堡东有庙儿山,可屯兵”。
①春秋晋邑,后属赵。在今山西平遥县西南。《左传·昭公二年》:齐陈无宇送女致少姜,晋平公“执诸中都”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秦惠文王更元九年(前316),“伐取赵中都、西阳”。均此。秦置中都县。②春秋鲁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