硕般多
亦作舒班多、说板多、硕板多。即今西藏洛隆县西硕般多。原系喀木地。清宣统二年 (1910)于硕般多设理事官管辖,翌年设硕督县。
亦作舒班多、说板多、硕板多。即今西藏洛隆县西硕般多。原系喀木地。清宣统二年 (1910)于硕般多设理事官管辖,翌年设硕督县。
在今山东滕州市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2滕县:北石桥泉“旁有三里桥、大乌等泉,俱注于北沙河”。
①古地区名。战国、秦、汉时指今山西省西南部,唐以后泛指今山西全省。因黄河自北而南流经本区西界,故有河东之称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 “河内凶,则移其民于河东,移其粟于河内。河东凶亦然。” 即此。②唐方镇
即今江西广丰县东南五都镇。清同治《广信府志》卷1广丰县:五都墟在“县东十五里,路通浦城,产靛青、竹木”。
又作竭叉、沙勒、佉沙、室利讫、粟多底、可失哈里、哈失哈等。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,属西域都护府。都城在疏勒城 (今新疆喀什市)。《三国志· 乌丸鲜卑东夷传》: “魏兴,西域虽不能尽至, 其大国龟兹、 于窴
在今江西乐平市北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辽置,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东北。北宋沈括《熙宁使虏图抄》:“(中)顿西数里,大山之颠有废垒,曰燕王城。逾顿,西北三十里余至牛山帐,皆平川。牛山毡帐南距保和馆九十里。”
元至元二十四年 (1287) 改罗次州置,属中庆路。治所在今云南禄丰县东北六十二里仁兴镇古城。至元二十七年 (1290) 改属安宁州。明代迁治今禄丰县东北五十八里碧城。弘治十三年 (1500) 改属云
即今福建南平市北房村口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7延平府南平县: 房村口在 “府北五十里,与建宁府接界。自建宁而下者,至此为水陆会集之道,傍山临溪,据险而守,足为府境之保障。由此而南,则支径旁通,难于控御矣。
或作照怙釐伽蓝。在今新疆库车县东北四十六里苏巴什地方铜厂河两岸。为龟兹国著名佛寺。《大唐西域记》 卷1载: “荒城北四十余里,接山阿隔一河水,有二伽蓝,同名昭怙釐,而东西随称。佛像庄饰,殆越人工。”
即刘河镇。清末改 “刘” 为 “浏”,即今江苏太仓市东北浏河镇。在江苏省太仓市东部、长江南岸、新浏河两岸。面积68平方千米。人口5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浏河,人口1.8万。旧名张家行镇,原名刘家港,为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