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石钟山

石钟山

①在今江西湖口县鄱阳湖入江之口。《寰宇记》卷111引《辩石钟山记》称:“《水经》云,彭蠡之口有石钟山。郦道元以为下临深潭,微风鼓浪,水石相搏,响若洪钟,因受其称。”《清一统志·九江府一》 谓湖口县有二钟山,“一在县治南曰上钟山,一在县治北曰下钟山。各距县一里,皆高五六十丈,周十里许,其势相向”。曾国藩《求阙斋读书录》曰:“上钟岩与下钟岩,下皆有洞,深不可穷,形如覆钟,乃知钟山以形言,非以声言。”清咸丰五年(1855)太平军大败曾国藩水师于此。

②在今四川巫溪县东北十五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1大宁监:石钟山“山有巨石如钟,下有三足,烟火之迹宛然。父老谓尔朱仙丹炉云”。


在江西省湖口县(双钟镇)。雄峙长江之滨,鄱阳湖口。城南北两端各有一山,倚南临湖为上石钟山,靠北濒江称下石钟山,其势相向,合称双钟。因“下临深潭,微风鼓浪,水石相搏,声如洪钟”得名(《太平寰宇记》引《水经注》)。均由石灰岩构成。上石钟山石林耸立,有瑞云洞、观音岩等诸胜。下石钟山海拔70米左右,峭壁悬崖,林木繁茂。雄奇秀丽的景色,吸引了历代不少文人墨客,陶渊明、谢灵运、颜真卿、白居易、苏轼、苏辙、黄山谷、陆游、文天祥、王阳明、罗洪先、翁方纲等慕名而至,并留下了许多诗文和题记。唐李渤的《辨石钟山记》和宋苏轼的《石钟山记》更是千古佳作。山控扼江湖,居高临下,形势险要,向有“江湖锁钥”之称。清咸丰五年(1855年),太平军与曾国藩湘军水师会战于此。大败湘军,取得了著名的“湖口大捷”,迫使曾国藩走投无路,欲跳水自杀。唐宋以来山上即有楼台建筑,今存古建筑皆清咸丰晚年所建。为旅游胜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弥兰大河

    即今印度河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附“广州通海夷道”: “ (提��国) 其国有弥兰大河, 一曰新头河, 自北渤昆国来, 西流至提��国北, 入于

  • 双泉县

    西魏改南阳县置,属蔡州蔡阳郡。治所在今湖北枣阳市东南三十二里。隋大业初废。

  • 东浦市

    即今浙江绍兴县西北东浦镇。清乾隆《绍兴府志》卷7《市》:东浦市“去县西北十里”。

  • 三士冢

    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南。据《晏子春秋》载:传说齐景公有三士:公孙接、田开疆和古冶子,都以勇武闻名。一日宰相晏婴从三武士身边走过,三武士自恃功高,傲慢无礼,晏婴因此认为他们是“危国之器也,不若去之

  • 安南长官司

    明初改舍资千户所置,属临安府。治所在今云南蒙自县东八十里老寨。《明史·云南土司传》:“元为舍资千户所, 以地近交趾,改安南。”正德六年(1511)废入蒙自县。天启二年(1622)复置。明末沙定洲叛乱被

  • 三交城

    ①在今四川彭州市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龙纪元年(889),“王建大破山行章于新繁,杀获近万人,行章仅以身免。杨晟惧,徒屯三交”。②在今陕西汉中市东北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“褒水又东南径三交城,城在三水之会

  • 北庭都元帅府

    元成宗元贞元年(1295)置,治所在别失八里(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二十五里破城子)。后废。元元贞元年(1295年)以别失八里宣慰司都元帅府改置,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西北。延祐时,辖境相当今乌鲁

  • 平虎隘

    在今广东和平县东北六十里下东镇西南兴隆村。初名乌虎村。明嘉靖中筑土城,寻为徐仁器所据,隆庆中平徐仁器,因名平虎。

  • 季家市

    即今江苏靖江市东北季市镇。清时有巡检驻此。

  • 马坪堡

    明置,在今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富川县:马坪堡,“《志》云:县境有内八源等十五巢,马坪堡为防守要地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