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石耳山

石耳山

①在今安徽歙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徽州府歙县:石耳山“在府南四十里。突起大障,高出群峰,多岩石之胜”。《清一统志·徽州府一》:石耳山“孤峰瑰异,峰石倒垂如莲瓣。多产药草”。

②在今浙江开化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开化县:石耳山在“县西八十里。周回三百里,连亘婺源、德兴二县界”。

③在今江西婺源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徽州府婺源县:石耳山在“县东南九十里。层岩叠嶂,高险接天,有石室甚深广。由衢、信入境,此山为之望。其支脉曰大鳙山,在县东百里。高三百仞。相传洪水时,有大鳙上此而名”。


在江西省婺源县城东南。是赣、浙两省界山。以产名贵药材石耳得名。据传黄道仙、叶依仙和赵真仙等在此羽化成仙。胜景“三步觑”浮云似海,深不可测,传说行者仅可移两步下窥,敢移三步者,便可看到黄道仙的空中仙阁。山壁穴洞中栖有白燕,雪后晴日,群燕展翅,遮天蔽日。此外尚有卧龙岩、回音屏、飞升台、仙人桥、连云磴、观鄱岩、珠帘岛、蟠龙松等奇景。明代安徽歙县进士、校书郎汪焕游此题诗:“碧桃烟暖晓猿啼,海日浮光泰岱低。仙子应怜行客远,片云载雨下吾溪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夷父县

    五代梁龙德初改焦夷县置,属亳州。治所在今安徽亳州市东南城父集。后唐同光初改为城父县。古县名。五代梁龙德初改焦夷县置,治今安徽省亳州市东南城父镇。属亳州。后唐同光初改名城父县。

  • 小镇安州

    明永乐初置小镇安土州,属镇安府。治所在音峒,弘治中移治麽窑甲(今广西那坡县)。后废。明永乐中析镇安峒地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。属思恩府。后废。

  • 锅窑帐

    辽置,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北。北宋沈括 《熙宁使虏图抄》: “锅窑毡帐南距牛心帐八十里少东。……大河 (和) 毡帐东南距锅窑帐七十里。”

  • 芙蓉园

    又称芙蓉苑、南苑。在隋唐长安城东南隅,曲江池之东。即今陕西西安市东南十里曲江池东部。本名曲江园,隋文帝恶其名, 以其池中盛植芙蓉,改称芙蓉园。唐时仍为皇家御园,因在都城南部,故亦称南苑。《寰宇记》卷2

  • 龙祈镇

    在今浙江义乌市东北龙祈山村。宋置巡司于此。古镇名。在今浙江省义乌市北。宋置巡检司于此。

  • 陈行镇

    即今上海市闵行区东二十四里陈行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上海县:“陈行镇在城东南二十四里。”

  • 斯洨水

    古水名。由今河北石家庄市东流,经栾城县北、辛集市南,东流入故漳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真定国绵曼县: “斯洨水首受太白渠, 东至入河 (按: 指漳河)。” 《水经· 浊漳水注》: 斯洨水“

  • 厉门

    一作濑湖。在今广西平乐县西南。为战国时楚关隘。《史记·甘茂列传》:“越国乱,故楚南塞厉门,而郡江东。”《正义》:“刘伯庄云:厉门,度岭南之要路。”又作濑胡、濑湖。战国楚关隘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平乐县西

  • 后平关

    永定三关之一。在今湖南张家界市西南三十四里后坪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慈利县:“西北有龙伏关,东南有后平关、黑崇关,谓之永定三关。”

  • 小哨

    在今四川越西县南七十里中南菁乡南。《清一统志·宁远府二》:小相岭关“在越嶲厅南小相公岭绝顶,今为小哨,又南十里为靖边堡”。清设千总防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