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经山
又名白带山、题山、云居山、小西天。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五十里。山因藏石经而名。山有石经洞,下有云居寺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:“隋大业间法师静琬者处此,募缘凿石为板,刻经一藏以传于后。唐贞观初,仅成大涅槃经一部,而法师卒。后子孙相继,历辽、金始完。”以后刻经直至清康熙年间,前后历时千年,刻经一千余部,经板一万五千余块,皆贮藏于石经山之九处洞穴及云居寺西南地穴内。山顶有石经堂,方广五丈,四壁皆嵌以石刻佛经,堂中四石柱皆刻佛像,共一千余尊。
又名白带山、题山、云居山、小西天。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五十里。山因藏石经而名。山有石经洞,下有云居寺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:“隋大业间法师静琬者处此,募缘凿石为板,刻经一藏以传于后。唐贞观初,仅成大涅槃经一部,而法师卒。后子孙相继,历辽、金始完。”以后刻经直至清康熙年间,前后历时千年,刻经一千余部,经板一万五千余块,皆贮藏于石经山之九处洞穴及云居寺西南地穴内。山顶有石经堂,方广五丈,四壁皆嵌以石刻佛经,堂中四石柱皆刻佛像,共一千余尊。
1913年改思茅厅置,后为云南普洱道驻地。治所即今云南思茅市。1929年直属云南省。1993年改设思茅市。旧县名。1913年改思茅厅置,治今云南省思茅市思茅镇。1958年并入普洱县,1981年复置。1
明置,在今广西南宁市西南。明 《徐霞客游记· 粤西游日记三》: “泊于建武驿前天妃宫下。”
即今河南兰考县东仪封。民国属兰封县,有县佐驻此。
即今四川汉源县南大树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4越嶲卫“晒经关”条下:“镇蛮堡亦名大树堡,在两山峡口,北临大渡河,与河北羊脑山相望,为大小冲番往来之所。”清设把总驻防, 同治三年(1863),清将屠杀石达开
在今山东寿光市东北四十里斟灌城里。《水经·巨洋水注》 引 《汲郡古文》: “相居斟灌。” 《左传·襄公四年》: 魏绛曰,寒浞 “使浇用师,灭斟灌及斟寻氏”。杜注: “二国,夏同姓诸侯,仲康之子后相所依
北魏太和十二年 (488) 置,属夏州。治所在山鹿县 (今陕西靖边县西南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靖边、定边、吴旗三县地。隋开皇三年 (583)废。北魏太和十二年(488年)置,治今陕西省靖边县西南。西魏属长
俗称西大仓。在今内蒙古多伦县城北三里。东北距汇宗寺里许,俗呼新庙。清雍正九年 (1731),敕仿西藏达赖喇嘛所居都岗之式建置,以居章佳胡土克图。制作工艺,为蒙古诸寺第一。
唐置,属安东都护府。治所在积利城 (今辽宁瓦房店市北得利寺镇)。辖境相当今辽宁瓦房店市、大连市和普兰店市等地。五代时废。唐总章元年(668年)置,治今辽宁省瓦房店市龙潭山。属安东都护府。后废。
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之仙宾礁,位于蓬勃暗沙西北26海里。低潮时整个礁平台出露。整个礁盘凸凹不平向东南延伸约四十六里。中国渔民向称鱼鳞,因片片礁石出水似鱼鳞状,故名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西宾那滩。19
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9思恩县:白面山寨“在县治西。《志》云:县治旧在清潭,宣德中徙于白面山寨,天顺中又移今治。寨盖邑民保聚处也,北去清潭不过百武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