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窟河
即今广东梅县东北石窟河,为梅江支流。《清一统志·嘉应州》:石窟溪“在镇平县西里许。源出福建武平县界,南流经县西,为县巨浸,又南经本州东三十里。一名小溪。又南入梅溪,曰镇平水口”。
梅江北岸支流。在广东省东北部、福建省西南部。源出福建省武平县洋石坝,东南流经广东省蕉岭与平远两县界,至梅州城东北的丙村镇入梅江。因蕉岭县城北多溶洞、伏流,俗称石窟,河以地名。长179千米,流域面积 3681 平方千米。两岸多林木,水质清澈。建有长潭水库及长潭水电站。水库以下可通航木船、机船。
即今广东梅县东北石窟河,为梅江支流。《清一统志·嘉应州》:石窟溪“在镇平县西里许。源出福建武平县界,南流经县西,为县巨浸,又南经本州东三十里。一名小溪。又南入梅溪,曰镇平水口”。
梅江北岸支流。在广东省东北部、福建省西南部。源出福建省武平县洋石坝,东南流经广东省蕉岭与平远两县界,至梅州城东北的丙村镇入梅江。因蕉岭县城北多溶洞、伏流,俗称石窟,河以地名。长179千米,流域面积 3681 平方千米。两岸多林木,水质清澈。建有长潭水库及长潭水电站。水库以下可通航木船、机船。
清宣统元年 (1909) 置,属奉天省。治所在大肚川 (今吉林辉南县东南抚民镇)。以地在辉发河南岸,故名。寻移治谢家店 (今辉南县东南辉南镇)。1913年改为辉南县。清宣统元年(1909年)置,治今吉
①在今宁夏灵川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2灵州守御千户所:红城子“在所东北,黄河东岸。成化九年,套寇犯韦州,制臣王越督军败贼于此。又宏治十三年,总兵朱晖从红城子出兵捣河套”。②即今宁夏固原县北黑城镇西南
明洪武二年(1369)改真州置,属扬州府。治所即今江苏仪征市。清雍正元年(1723)改名仪征县。古县名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改真州及扬子县置,治今江苏省仪征市。属扬州府。清雍正元年(1723年)改
在今河南固始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0固始县:石槽河“在县南四十五里。源出商城县大苏山,北流入于史河”。
亦称滇滩关。在今云南腾冲县北一百一十里,现滇滩铁厂处。明、清为腾越九隘之一。《清一统志·腾越直隶厅》: 滇滩关,“明宣德五年,茶山长官司奏置巡司于滇滩,今裁”。
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)于龙里长官司置,属贵州宣慰司。治所即今贵州龙里县。清康熙十一年(1672)改置龙里县。据郭子章《郡县释名》贵州卷:龙里卫“城南一里有龙架山,为卫之镇山。诗云:雨余翡翠香犹湿,
①西汉置,属东海郡。治所在今江苏赣榆县西四十里古城村。东汉改为利城县。西晋复改利成县。南朝宋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置,属海州。八年(625)省入怀仁县。②即利城县。治所在今江苏江阴市西五十里利港。
1914年由陕南道改置,属陕西省。治南郑县(今陕西汉中市)。辖境约当今陕西略阳、凤县、太白、佛坪、宁陕、镇安、山阳、商南以南地区。1928年废。1914年6月由陕南道改名,治南郑县(今陕西汉中市)。属
①亦名盘固山。即今江西会昌县西南盘古嶂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32赣州: 盘古山 “在会昌县西南一百里。山形如世俗所画盘古,故名”。②即盘石。在今河南泌阳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1泌阳县 “铜山” 条下:
即边坝。在今西藏边坝县东南。清王世睿《进藏纪程》作“冰坝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