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石桥

石桥

①一名沙河石桥。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。《新五代史·四夷附录·契丹》:“(兀欲)与其祖母述律(太祖皇后)相距于石桥。述律所将兵多亡归兀欲。兀欲乃幽述律于祖州。祖州,阿保机墓所也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18大宁卫:石桥“在临潢南。宋胡峤《入边录》:‘石桥,沙河之桥也,南则姚家洲’”。

②在今安徽寿县西北。《晋书·桓石虔传》:“袁真以寿阳叛,石虔以宁远将军、南顿太守帅诸将攻之,克其南城。又击苻坚将王鉴于石桥,获马五百匹。”

③即今江西铜鼓县西石桥乡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1:义宁州西南铜鼓营西有石桥。

④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乾元二年(759)九月,“时(史)思明游兵已至石桥”。胡注:“《水经注》: ‘谷水东径洛阳广莫门北,汉之谷门也,东径建春门石桥下,即上东门也。’此言汉、晋洛阳诸门,非隋、唐所徙洛城也。上东门之地,唐为镇。”

⑤一名河桥。在今四川剑阁县城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唐长兴元年(930),石敬塘攻剑州,“李肇、王晖陈于河桥”。注:“路振《九域志》:王师陷剑门,赵廷隐帅兵据石桥。”即此。

⑥又名西石桥。在今陕西华县西石桥河上。《晋书·姚泓传》:东晋义熙中刘裕伐秦,“泓自灞上还军,次于石桥以援之”。即此。


(1)古桥名。(1)在今安徽省寿县北肥河上。东晋太和六年(371年)桓温遣桓伊、桓石虔败前秦将王鉴、张蚝“于石桥”,即此。(2)又名西石桥。在今陕西省华县西石隄河上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义熙十三年(417年),刘裕北伐至潼关,王镇恶帅水军趋长安,“秦恢武将军姚难自香城引兵而西,镇恶追之。秦主泓自灞上引兵还屯石桥以为之援”,即此。(3)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乾元二年(759年)史思明攻洛阳,“游兵已至石桥”,即此。(2)集镇名。(1)在吉林省扶余县西北部。石桥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840。清道光十一年(1831年)形成屯落。初名李豆腐坊。民国年间募捐修万善石桥,遂以桥名屯。产花生。扶弓公路经此。(2)在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东部。属姚桥镇。人口 1100。为原石桥镇人民政府驻地。因桥得名。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、生猪、蚕茧等。有农机、电子、制鞋、织毯、服装等厂。丁龟等公路经此。(3)在安徽省当涂县南部、青山南麓。石桥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2010。原名涵子口,以有沟通上下南子圩的石涵得名,后改建石桥,即以桥名。产稻、小麦、棉花、油菜籽等。有榨油、面粉、巾被、农机等厂和采石场、鱼苗场、珍珠养殖场等。为大公圩农贸集市。城大、石兴公路经此。(4)在江西省铜鼓县城西部、石桥河南岸。属温泉镇。人口900。清康熙年间赖姓建村,以村有石桥而得名。产粮食、香菇、茶叶和鲜鱼,所产瓜果品质优良。有砖瓦、凉席、粮油加工、酿酒等厂。附近陈槽产优质条石。铜幽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尸乡

    即西亳。在今河南偃师市西。《史记·田儋列传》:“田横乃与其客二人乘传诣雒阳。未至三十里,至尸乡厩置,……遂自刭。”即此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河南郡偃师县:“尸乡,殷汤所都。”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河南尹匽

  • 刘龙台集

    即今辽宁义县西南刘龙台镇。清光绪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义州图:西南有刘龙台。民国《义县志》中卷:刘龙台集“在城西北七十里”。

  • 普济州长官司

    明洪中改普济州置,治所在今四川米易县西北普威彝族乡。清以后废。清康熙年间改普济长官司置,治今四川省米易县西北,属宁远府。后废。

  • 通海城

    唐南诏置,为通海都督驻地。即今云南通海县。为当时安南通天竺道上的重镇。这一段交通线又称 “通海城路”。

  • ①在今山东平原县境。汉元朔三年(前126)封济北贞王子刘信于此。元鼎五年(前112)国除。②即訾娄。春秋邾地,在今山东邹城市西南。《公羊传》作“丛”。即“訾娄(1)”。

  • 蒜岭站

    元置,在今福建福清市西南蒜岭。

  • 宜川县

    五代晋改唐兴县置,属鄚州。治所在今河北安新县西南安州东南。后复为唐兴县。(1)古县名。五代晋改唐兴县置,治今河北省安新县安州东南。属鄚州。寻复改唐兴县。(2)今县名。在陕西省中部偏北,东隔黄河与山西省

  • 牛眠山

    在今安徽潜山县西北七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潜山县:牛眠山在“县北七十里。以形似名。近有牛眠寨,为据险处。《志》云:山麓有金镜潭甚深,又北三里曰水吼岭,控天堂之胜”。

  • 细沙溪

    在今湖北宣恩县东,为忠建河支流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2东乡五路安抚司: 细沙溪在 “司东二十里。自施州界东门山流经此,下流入龙平溪”。

  • 沙店

    在今河南滑县西南。《宋史·高宗纪二》:南宋建炎二年(1127)五月,宗泽守东京,“河北制置使王彦部兵渡河,屯滑州之沙店”。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