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弓山
又名石公山。在今安徽涡阳县东北六十里。清光绪重修《安徽通志》卷31颍州府:石弓山“山形如弓,多石”。故名。民国《涡阳县志》卷3:石弓山“三峰弯曲如弓,石质坚莹。一曰石公山,黄石公盖尝隐焉”。
在安徽省涡阳县东北。因山形弯曲如弓,又出石料(大理石),故名。相传黄石公曾隐居于此,故又名黄石山。海拔68.3米。山麓有温泉,人称“黄石温泉”。山南有三国曹魏时“竹林七贤”之一嵇康的墓。
又名石公山。在今安徽涡阳县东北六十里。清光绪重修《安徽通志》卷31颍州府:石弓山“山形如弓,多石”。故名。民国《涡阳县志》卷3:石弓山“三峰弯曲如弓,石质坚莹。一曰石公山,黄石公盖尝隐焉”。
在安徽省涡阳县东北。因山形弯曲如弓,又出石料(大理石),故名。相传黄石公曾隐居于此,故又名黄石山。海拔68.3米。山麓有温泉,人称“黄石温泉”。山南有三国曹魏时“竹林七贤”之一嵇康的墓。
又名团泊。在今北京市大兴县(黄村)东六里。清乾隆建行宫于此。《日下旧闻考》卷75:“团河之源旧称团泊,在黄村门内六里许,……团泊之流出苑墙为团河,又入凤河,又东南与永定河合。藉以荡涤淤浊,复同由大清河
亦作枚回洲。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西长江中。《水经· 江水注》:江陵 “县江有洲,号曰枚回洲,江水自此两分而为南、北江也”。《晋书· 桓玄传》: 东晋元兴三年(404) 桓玄兵败,自江陵乘舟,
①又作琉璃河集。亦名燕谷店。即今北京市房山区南十八里琉璃河乡。元延祐四年 (1317) 置琉璃河巡司。清于此驻把总。②即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大石河。明万历 《顺天府志·山川》: “琉璃河,良乡县南四十里
南朝宋建于景阳山,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鸡鸣寺南古台城内。唐许嵩 《建康实录》 卷12:南朝宋元嘉二十三年 (446),兴景阳山于华林园,“造景阳楼以通天观,至孝武大明中,紫云出景阳楼,因改为景云楼”。寻
①东晋改平夷县置,为平蛮郡治。治所在今贵州毕节市境。南朝梁末废。②唐武德三年(620)置,为羁縻充州治。治所在今贵州石阡县西南。后废。古县名。(1)东晋以平夷县改名,治今贵州省毕节市境。为平蛮郡治。南
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睦州置,治所在建德县 (今浙江建德市东北五十里梅城镇)。辖区相当今浙江建德、淳安、桐庐等市县地。乾元元年 (758)复为睦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睦州置,治建德县(今浙江
即今台湾省高雄县东北旗山镇。旧属台湾县,雍正九年 (1731) 设县丞驻此。后置罗汉门巡司。日本占领期间于1920年设旗山街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旗山镇。在今台湾省屏东县北。清雍正九年(1731
在今广东惠东县南沿海。《宋史·文天祥传》: 南宋祥兴元年 (1278),文天祥率军 “三月进屯丽江浦,六月,入船澳”。在今广东省惠东县南沿海。南宋祥兴元年(1278年),文天祥曾驻军于此。
1912年改兴和厅置,后属察哈尔特别区兴和道。治所即今内蒙古兴和县。1928年划归绥远省。1954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。在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,邻接河北、山西两省。属乌兰察布市。面积 3499 平方千米。
即今四川垫江县东之高滩河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79梁山军: 容溪水,“ 《元和郡县志》: 在忠州之故桂溪县”。《寰宇记》 卷149桂溪县: 容溪水 “在县南三里,西流入垫江 (县) 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