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石堂山

石堂山

①在今福建宁德市西北一百二十里。明王应山《闽都记》卷33福宁州:石堂山“在二十都。路通古田,山巅有石如堂,宋儒陈普居其下”。

②在今陕西黄陵县西北七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35坊州中部县:石堂山,“《水经注》云,猪水西出翟道县西石堂山,本名翟道山。又《穆天子传》:癸酉,天子命驾八骏之驷, 造父为御, 南征朔野,径绝翟道,升于太行。翟道即县之西石堂山也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邓公山

    又名银山或银峰山。在今江西德兴市东。《舆地纪胜》卷23饶州:邓公山“本名银山,因邓远为场,改今名”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0饶州府:银山“在德兴县东三里。一名邓公山。山出银,唐总章初置场。至宋天圣间,山穴倾

  • 蚕陵山

    在今四川茂县西北较场乡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卫山县: “有蚕陵山。” 汉蚕陵县以此名。

  • 八方寺

    即今山东惠民县治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棣州:“大中祥符八年,移治阳信县界八方寺。”即此。

  • 平刑岭关

    一名平刑关。即今山西繁峙县东一百二十里平型关。宋置瓶形寨,金称瓶形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0繁峙县“平刑岭关”条:“《边防考》:堡城正德六年筑,嘉靖二十四年、万历九年增修,周二里有奇。”自古为交通要隘。

  • 林虑县

    东汉延平元年 (106) 改隆虑县置,属河内郡。治所即今河南林州市。建安十七年 (212) 改属魏郡。三国魏属朝歌郡。西晋属汲郡。北魏太平真君六年 (445) 废入邺县。太和二十一年 (497) 复置

  • 寺头镇

    ①即今江苏无锡市北十里寺头村。因有保宁寺而得名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无锡县图:北有寺头镇。②即寺前镇。今陕西澄城县东南四十里寺前镇。在山东省临朐县西部。面积153.6平方千米。人口4.8万。镇人民政

  • 洳河

    即今北京市平谷县西北错河。《水经·鲍丘水注》: 洳水 “东南流径平谷县故城西,而东南流注于泃河”。民国 《平谷县志》 卷1: 洳河 “俗呼为错河,源出怀柔丫髻山入平谷西北境,下与泃河相合”。

  • 泸山县

    元改卢山县置,属雅州。治所即今四川芦山县。《元史· 世祖纪》: 中统三年 (1262),宋兵攻 “雅州、泸山”。即此。元末废入严道县设巡司。蒙古改卢山县置,即今四川省芦山县。后省。明洪武六年(1373

  • 喻口

    亦作谕口。即今江苏阜宁县南喻口。为下河津要。《宋史· 叛臣 · 李全传》: 南宋绍定三年(1230),李全袭陷盐城县,使人 “造浮桥于喻口,以便盐城往来”。明置巡司于此。喻,又作谕。在今江苏省阜宁县西

  • 桃花驿

    唐置,属商州。在今陕西丹凤县 (龙驹寨镇) 西北棣花镇。清废。唐置,即今陕西省丹凤县东南桃花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