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城岛
即今辽宁长海县东北石城岛,岛上有石城乡。明《辽东志》卷1:石城岛“去(金州卫)城二百七十里”。
在辽宁省长海县东北部海域,距大陆最近点7.3千米。因岛上有古石城遗址得名。面积27.3平方千米。最高峰城山海拔224.7米,山丘分布在东、南、西三面。以渔业为主,有贝类养殖区。大蛤蟆沟湾是主要港湾,可停泊中、小型船只。有直达县城大长山岛镇的定期班轮。东北部有银窝礁林风景区,并有海蚀地貌群。
即今辽宁长海县东北石城岛,岛上有石城乡。明《辽东志》卷1:石城岛“去(金州卫)城二百七十里”。
在辽宁省长海县东北部海域,距大陆最近点7.3千米。因岛上有古石城遗址得名。面积27.3平方千米。最高峰城山海拔224.7米,山丘分布在东、南、西三面。以渔业为主,有贝类养殖区。大蛤蟆沟湾是主要港湾,可停泊中、小型船只。有直达县城大长山岛镇的定期班轮。东北部有银窝礁林风景区,并有海蚀地貌群。
即今浙江鄞县东五乡镇。清光绪《鄞县志》卷2《市镇》:五乡碶“距城三十里”。明嘉靖间该地有东碶桥、西碶桥、皎碶桥、江碶桥、鄮碶桥等五座碶桥,总名五乡碶。因此得名。
即今河北宽城满族自治县东八十里汤道河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9迁安县图:东北有汤道河。
即今江苏淮阴县西北三十二里五里庄乡。民国殷惟龢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:淮阴县北有五里庄等镇。
在今江西大余县东六里章江中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南安府大庾县:章江“经府东六里有过步滩。水势湍急,巨石突起,舟行至此,必首尾牵挽而下,稍一失措,必至沉溺。(明)成化十五年凿平峻阻,公私称便”。《清一统志
北周大象元年(579)分汾川、云岩二县置,属乐川郡。治所在今陕西延长县东南一百二十里门山村。《元和志》卷3门山县:“北有山,形似门,因以为名。”隋属延安郡。唐属丹州,武德八年(625)移治宋斯堡,在门
《尔雅·释水》 谓 “鬲津” 为古九河之一。《汉书·沟洫志》: 许商以为 “古说九河之名,有徒骇、胡苏、鬲津,今见在成平、东光、鬲界中”。认为鬲津故道在西汉鬲县 (今山东平原县西北) 附近,东流入海。
宋置,在今广西南宁市东北三十里。《宋史·狄青传》:皇祐中,狄青率大军讨侬智高军,“青明日乃整军骑,一昼夜绝昆仑关, 出归仁铺为阵。贼既失险, 悉出逆战”。智高大败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0南宁府宣化县:“
亦作中庐侯国。东汉改中庐县置,属南郡。治所在今湖北襄阳县西南。三国魏复为中庐县。
一名三里堤。在今河南开封市。民国《续河南通志》卷7:护城堤“离(开封)府城三里,一名三里堤。西北接金村,绕城围抱,东南直抵苏村。盖前代筑以防水者。或云,因隋堤遗址,后被河水冲圯。明正统间,巡抚于谦因河
即今安徽淮南市东北上窑镇。《梁书·武帝纪》: 普通五年 (524) 十月,定远将军曹世宗伐魏,“克秦墟”。即此。在今安徽省淮南市东上窑镇。南朝梁普通五年(524年),曹世宗进攻北魏,克秦墟,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