睹 (覩) 光台 (臺)
一名光明岩。在今四川峨眉山市峨眉山金顶上,为观宝光 (佛光) 处。南宋范成大《吴船录》: “俯视岩腹有大圆光,偃卧平云之上,外晕三重,每重有青黄红绿之色。光之正中,虚明凝谌,观者各自见其形……食顷,光渐移,过山而西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嘉定府一》: 峨眉山 “至光相寺,有七宝、覩光二台,俗名峰顶”。
一名光明岩。在今四川峨眉山市峨眉山金顶上,为观宝光 (佛光) 处。南宋范成大《吴船录》: “俯视岩腹有大圆光,偃卧平云之上,外晕三重,每重有青黄红绿之色。光之正中,虚明凝谌,观者各自见其形……食顷,光渐移,过山而西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嘉定府一》: 峨眉山 “至光相寺,有七宝、覩光二台,俗名峰顶”。
在今黑龙江省呼玛县南胡通镇。清康熙《平定罗刹方略》 卷1: 顺治十二年 (1655),“尚书都统明安达礼自京率师征讨,进抵呼玛尔诸处,攻其城颇有斩获,旋以饷匮班师”。即此。康熙二十三年(1684) 重
又名巩哈设治局。1938年由伊宁县属巩团斯、哈什河两牧区改置,治所在尼勒克(今新疆尼勒克县)。因喀什河支流尼勒克河而得名。“尼勒克”,蒙古语意为“小孩”。1939年改设巩哈县。又称巩哈设治局。1938
即今江西樟树市东南芗溪街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6:清江县东北有芗溪墟。
1946年由依兰县刁翎镇、三道通一带析置,属合江省。治所在刁翎镇(今黑龙江林口县西北刁翎镇)。1949年1月撤销,并入林口县。旧县名。东北解放区设。1947年由依兰县析置,治刁翎镇(今黑龙江省林口县北
即令支。在今河北迁安县西。《管子· 小匡》: “伐山戎,制泠支,斩孤竹。”
①在今浙江天台县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98台州宁海县: 桐柏山,“ 《登真隐诀》 云: 其山八重,四面视之如一,金庭不死之乡,方四十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天台县: 桐柏山在 “县西北二十五里。天台之支
亦作柳前镇。即今江苏铜山县北柳泉乡。附近有柳泉自平地涌出,故名。津浦铁路经此。
即今广西北流市南九十五里六麻镇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北流图:南有六麻墟。
清置,即今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北骆驼巷。清道光 《新疆识略》 卷2巴里坤: 骆驼巷卡伦 “距城七十里”。清末废。
又译为桑伊寺、桑鸢寺。藏语意为 “无边无际”、“存想”。在今西藏扎囊县东北三十八里桑耶乡南,雅鲁藏布江北岸。建于唐大历十四年(779)。是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。10世纪后成为喇嘛教宁玛派 (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