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眉州

眉州

西魏废帝三年 (554) 改青州置,治所在齐通郡齐通县 (今四川眉山县)。《太平御览》 卷166引《周地图记》 曰: 眉州 “因峨眉山为名”。北周辖境相当今四川眉山、丹棱、青神等县地。隋废。唐武德二年 (619) 复置,治所在通义县 (今四川眉山县)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通义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眉州。辖境扩大,相当今四川眉山、彭山、丹棱、洪雅、青神等县地。宋以后缩小。元属嘉定路,省眉山县入州。明洪武九年 (1376) 降州为眉县。十三年(1380) 复升为眉州,属四川布政司。清属四川省。1913年改置眉山县。


西魏废帝二年(553年)平蜀,次年改青州为眉州,治通义县(北周改安乐县,后改齐通县,隋复名通义,宋改眉山县。今四川眉山市)。隋大业初废。唐武德二年(619年)复置。天宝、乾元时曾改通义郡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眉山、彭山、丹棱、洪雅、青神等县地。宋属成都府路。元至元二十年(1283年)省州治眉山县入州。明洪武九年(1376年)降为县,十三年复升为州,治今眉山县。直隶四川布政司。清属四川省。1913年废州为眉山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西套蒙古

    清代指包括贺兰山以西、河西走廊以北的阿拉善厄鲁特旗和额济纳土尔扈特旗地区,因在河套之西,故名。又称套西二旗。游牧地当今内蒙古阿拉善盟(额济纳旗、阿拉善左旗、阿拉善右旗)、乌达市及磴口县。旧称贺兰山以西

  • 泸渡江

    即今湖南资兴市东南沤江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兴宁县: 泸渡江 “源出桂东县万王山,西流入桂阳县 (今汝城县) 界,北入县境,合资兴水。《舆程记》 云,泸渡水自桂阳县 (今汝城县) 东北唐延里北流至丰乐,

  • 永湖墟

    即今广东惠阳市(淡水镇)北永湖镇。清设汛。

  • 高滩市

    即今福建将乐县东北高唐镇。《清一统志·延平府》: 高滩市 “在将乐县东四十里”。

  • 麦傲长官司

    元置,治所在今贵州贵阳市西北。元置,治今贵州省贵阳市西北。属顺元宣抚司。后废。

  • 固节县

    唐圣历元年 (698) 改良乡县置,属幽州范阳郡。治所在今北京房山区东南窦店镇西土城。神龙元年 (705) 复为良乡县。古县名。武周圣历元年(698年)改良乡县置,治今北京市房山区东南。属幽州。唐神龙

  • 好城

    在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东南。《晋书·慕容皝载记》:咸康三年(337),皝“筑好城于乙连东,使将军兰勃戍之, 以逼乙连”。即此。在今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东南。《晋书·慕容皝载记》:东晋咸

  • 斜谷道

    又作斜谷。褒斜道之斜谷段。在今陕西眉县西南。《后汉书· 刘焉传》: 刘焉据益州,“任(张)鲁以为督义司马,分别部司马张修将兵掩杀汉中太守苏固,断绝斜谷”。《三国志· 蜀书 ·诸葛亮传》: 建兴六年 (

  • 承天山

    在今山西平定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平定州》: 承天山 “在州东八十五里,即宋之承天军也。山形峭拔,有唐裴度、韩愈题名石壁。上即承天寨,山半为老君洞”。又称紫金山。在山西省平定县东北、娘子关城西。海拔87

  • 沟墩镇

    即钩湾镇。今江苏阜宁县东南三十里沟墩镇。为通盐城孔道。在江苏省阜宁县东部。面积110.7平方千米。人口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沟墩,人口 4800。以先民立庵堂于墩台旁得名沟庵墩,简称沟墩,兴集后称沟墩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