盱眙郡
①东晋义熙七年 (411) 置,属南兖州。治所在盱眙县 (今江苏盱眙县东北五里都梁山东北麓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盱眙县地。南朝宋曾为南兖州治。南齐为北兖州治。陈为北谯州治。隋开皇初废。
②北魏孝昌三年 (527) 置,属东徐州。治所在下相县 (今江苏宿迁市西南古城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宿迁、睢宁等市县地。东魏武定八年 (550) 改为临清郡。
东晋义熙七年(411年)置,治今江苏省盱眙县东北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盱眙县一带。隋开皇初废。
①东晋义熙七年 (411) 置,属南兖州。治所在盱眙县 (今江苏盱眙县东北五里都梁山东北麓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盱眙县地。南朝宋曾为南兖州治。南齐为北兖州治。陈为北谯州治。隋开皇初废。
②北魏孝昌三年 (527) 置,属东徐州。治所在下相县 (今江苏宿迁市西南古城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宿迁、睢宁等市县地。东魏武定八年 (550) 改为临清郡。
东晋义熙七年(411年)置,治今江苏省盱眙县东北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盱眙县一带。隋开皇初废。
春秋楚邑。在今河南郾城县东三十里召陵寨。《春秋》:僖公四年(前656),“楚屈完来,盟于师,盟于召陵”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惠文王更元十四年(前311),“伐楚,取召陵”。即此。古邑名。春秋时楚邑。在今
约当今上海市区黄浦江自外白渡桥至复兴岛北一段。《明史·河渠志六》: 夏原吉言 “松江大黄浦乃通吴淞要道,今下流遏塞难浚。旁有范家浜,至南仓浦口,径达海。宜浚深阔,上接大黄浦,达泖湖之水”。遂于今外白渡
即今胜境关。在云南富源县东十六里,云南、贵州交界处。《清一统志·曲靖府》: 滇南胜境哨 “在平彝县东十五里,接贵州普安州界。有坊题曰 ‘滇南胜境’,为滇黔分界处,设有哨兵。自黔至此,山始平坦”。界坊今
在今湖北钟祥市东南。《左传》:定公五年(前505),吴伐楚,“(楚)王之奔随也,将涉于成臼”。杜注:“江夏竟陵县有臼水,出聊屈山,西南入汉。”《水经·沔水注》: 臼水“出竟陵县东北聊屈山, 一名卢屈山
1913年废昭通府,改附郭恩安县置,以府名为县名,后属云南滇中道。治所即今云南昭通市。1916年直属云南省。1981年析置昭通市。1983年撤县,并入昭通市。旧县名。1913年改恩安县置,治今云南省昭
即亦八里城。在今新疆伊宁市附近。《明史·西域传》:别失八里,“(永乐)十六年,贡使速哥言其王为从弟歪思所弑,而自立,徙其部落西去,更国号曰亦力把里”。即“亦剌八里”。
清宣统元年 (1909) 置,属延吉府。治所在珲春城 (今吉林珲春市)。辖境约当今吉林珲春市一带。1913年降为县。清宣统元年(1909年)置,治今吉林省珲春市。1913年改为县。
又作朝谷堡。即今甘肃平凉市西北三十五里安国乡。《旧唐书·德宗纪 》: 贞元七年 (791),“泾原帅刘昌复筑平凉城。……刘昌筑胡谷堡,改名彰义堡。堡在平凉西三十五里,亦御戎之要地”。《清一统志·平凉府
清乾隆年间置,在今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东察林河上游南岸。清徐松 《西域水道记》卷4: 格根河 “又折而东流五十里经雅巴鄂尔图卡伦北,有雅巴尔布拉克水经卡伦东来汇”。
①唐渤海国置,为兴州治。治所在今吉林桦甸市东南白山镇附近。辽内徙,后废。②辽置,为黔州治。治所在今辽宁北票市东南。金废。古县名。(1)渤海国置,治今吉林省靖宇县北。为兴州治。辽废。(2)辽置,治今辽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