盘石县
亦作磐石县。北周保定二年 (562) 置,属资中郡。治所在今四川资中县北三里。以盘石山为名。《周书·陆腾传》: 保定二年 (562),“资中盘石民反,杀郡守,据险自守,州郡不能制”。即此。隋开皇七年 (587) 为资州治,大业三年 (607) 为资阳郡治。唐武德初复为资州治。元至元二十年 (1283)废入简州。
古县名。北周保定五年(565年)于汉资中县城置,治今四川省资中县。属资中郡。隋为资阳郡治。唐为资州治。元废。
亦作磐石县。北周保定二年 (562) 置,属资中郡。治所在今四川资中县北三里。以盘石山为名。《周书·陆腾传》: 保定二年 (562),“资中盘石民反,杀郡守,据险自守,州郡不能制”。即此。隋开皇七年 (587) 为资州治,大业三年 (607) 为资阳郡治。唐武德初复为资州治。元至元二十年 (1283)废入简州。
古县名。北周保定五年(565年)于汉资中县城置,治今四川省资中县。属资中郡。隋为资阳郡治。唐为资州治。元废。
①在今山西浮山县西南十里古县村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 平阳郡禽昌县有郭城。唐为神山县治。②在今山东聊城市东北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黄沟承聊城郭水,水泛则津注,水耗则辍流,自城东北出,径清河城南。” 《
在今广东东莞市南虎门威远岛西南的武山之巅。清康熙五十六年 (1717) 建。炮台周长五十二丈五尺,设炮洞十二个。台内还设有神堂、药局、官兵住房等设施。炮台后被英军毁坏,但遗址尚存。
南朝宋置,属晋兴郡。治所当在今广西西南部左、右江中下游一带。南齐以后废。
即今云南弥渡县西北红岩西之西山。《清一统志·大理府》 引《明地理考》:“宾川州南毕钵罗窟山,即赵州之白崖西山也。”又引明李元阳《记》曰:“一名宾波罗窟,在白崖川西。山岩壁立,耸拔千余丈,其下林麓蓊郁。
北周建德四年(575)改铜官县置,属宜君郡。治所即今陕西铜川市北城关乡。隋属京兆郡。唐属京兆府。五代梁改属同州。后唐属耀州。明属西安府。民国初属陕西关中道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1946年改为铜川县。
明洪武二十四年 (1391) 置,属福建行都司。治所在今福建武平县西南武平。清顺治十二年 (1656) 废。明洪武二十四年(1391年)置,治今福建省武平县西南武溪。属汀州卫。清顺治十四年(1657年
在今吉林集安市东北十里龙山脚下。是一座雄伟的高句丽王陵,呈金字塔形,有 “东方金字塔” 之称。墓底边长31.58米,高12.4米,共七级。在第五级中部,有早年打开的甬道,可通墓室。旧县志把将军坟定为高
①即今四川简阳市西北十里石桥镇。为成都至重庆往来必经之路。《清一统志·成都府二》:石桥井“在简州界。州判驻此”。②在今四川忠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忠州》:石桥井“在州北二十里。本朝乾隆元年移州判驻此”。
①即荥泽。在今河南郑州市西北古荥镇北。《左传》: 宣公十二年 (前597),楚潘党逐晋魏锜,“及荧泽”。即此。②亦作荥泽。在今河南浚县西。《左传》: 闵公二年 (前660),狄人伐卫,“战于荧泽,卫师
在今陕西镇巴县西七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6西乡县: 金竹山 “山多金竹,因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