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丈沟
一名百步沟。在今江苏溧阳市南三里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9:百丈沟,“相传云:此处田多高印,开沟以灌溉,东流合于白云径,下入太湖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0江宁府溧阳县:百丈沟“旧有坝三十四,潴水溉田,岁久淤塞。宏治初,县令杨荣因故址开浚,中存九坝,民赖其利”。
一名百步沟。在今江苏溧阳市南三里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9:百丈沟,“相传云:此处田多高印,开沟以灌溉,东流合于白云径,下入太湖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0江宁府溧阳县:百丈沟“旧有坝三十四,潴水溉田,岁久淤塞。宏治初,县令杨荣因故址开浚,中存九坝,民赖其利”。
即今广东曲江县南大坑口镇。粤汉铁路经此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英德县北有大坑口汛。
在今贵州毕节市东北一百二十四里大屯乡大屯山麓。为清代彝族诗人、土司余达甫的庄园。建筑为三重殿式,砖木结构。青砖院墙高约5米,有六座碉楼。正面门楼庄严,东侧有轿厅,西侧有花园及蒂莲式鱼池。整个建筑仿唐代
即今贵州仁怀县治中枢镇。清雍正九年(1731) 仁怀县徙治于此。
北魏置,属清水郡。治所即今甘肃天水市东伯阳乡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苗谷水“南出刑马山,……东径伯阳城南,谓之伯阳川。盖李耳西入,往径所由,故山原畎谷,往往播其名焉”。隋开皇中改为秦岭县。古县名。北魏置,
古地区名。 东晋时译作修利, 唐译作利。据 《大唐西域记》 卷1载: 其地东起素叶水城 (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东),西至羯霜那国 (今乌兹别克斯坦南部沙赫里夏勃兹附近
一作巴尔浑。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南岸。清乾隆《西域图志》卷13伊犁西路:巴勒滚“在图斯库勒南岸,古尔班伊勒噶齐西二十里”。
①魏晋时洛阳正殿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中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明帝纪》 载:青龙三年(235),“是时大治洛阳宫,起昭阳、太极殿,筑总章观”。又《晋书·武帝纪》 载:泰始元年(265),武帝受禅即位
西汉元鼎六年(前111)置,属汶山郡。治所在今四川理县东北桃坪乡古城村。地节二年(前68)属蜀郡。《后汉书·杨由传》:建初间,“广柔县蛮夷反,杀伤长吏,郡发库兵击之”。三国蜀汉属汶山郡。西晋永嘉后废。
一作英氏。夏代封国。偃姓。在今安徽金寨县东南。《史记· 夏本纪》: 禹 “封皋陶之后于英、六”。《左传》: 僖公十六年 (前644),“齐人为徐伐英氏”。春秋时为楚所灭。古国名。夏封国,偃姓。又作英氏
在今安徽六安市西南九公冲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六安州:九公寨“在州西南六十里九公山上。山有九石如人立,因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