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雉山
①在今山西平定县东北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平定州》: 白雉山“周二十四里, 旧有晋王庙。《风土记》:晋主李克用与嗣昭过此获白雉,因名”。
②一名白紵山。在今湖北鄂州市南五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12武昌县:白雉山“山高一百二十五丈。其山有芙蓉峰,前有狮子岭,后有金鸡石。南出铜矿, 自晋、宋、梁、陈以来,置炉烹炼”。
①在今山西平定县东北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平定州》: 白雉山“周二十四里, 旧有晋王庙。《风土记》:晋主李克用与嗣昭过此获白雉,因名”。
②一名白紵山。在今湖北鄂州市南五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12武昌县:白雉山“山高一百二十五丈。其山有芙蓉峰,前有狮子岭,后有金鸡石。南出铜矿, 自晋、宋、梁、陈以来,置炉烹炼”。
在今江苏高邮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3高邮州:子婴沟在“州北七十里。自宝应县界泄官河之水,东南流经州境,又东接漳河,入广洋湖。万历二十四年,浚入兴化县之大湖”。
西汉置,属武都郡。治所即今甘肃康县西北平洛镇。东汉废。西汉置,治今甘肃省康县西北平洛。“有蛮夷曰道”(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)。属武都郡。东汉永和五年(140年)前废。北魏太和四年(480年)于此置平洛
在今浙江嵊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绍兴府嵊县: 清风岭在 “县北四十里。岩石峻险,下瞰剡溪。旧多枫木,名青枫岭,后易枫曰风”。
元察合台汗国属地。即今新疆呼图壁县。《元史·地理志·西北地附录》 有“古塔巴”。
北齐置,治所在莒县(今山东莒县)。隋开皇初废。北齐改城阳郡置,治莒县(今属山东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省安丘、高密、胶州等市以南,诸城、莒县、莒南等市县以东地区。隋开皇初废。
春秋戎邑。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。《左传》: 僖公十一年 (前649) 夏,“扬、拒、泉、皋、伊、雒之戎同伐京师,入王城,焚东门”。杜注: “今伊阙北有泉亭。”
在今江西万年县青云镇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饶州府万年县: 荷溪镇在 “县 (今青云镇) 东南四十里。又东南去乐平县之仙鹤镇不及十里。正德中筑城于此以御寇冲,寻移仙鹤砦巡司戍焉”。
1918年改上林土县置,属广西田南道。治所在驮用 (今广西田东县东南思林镇)。1935年改置平治县。旧县名。1926年废上林土县及下旺、旧城两土司,以其辖地和恩隆县部分区域合置。治驮用(今广西平果县西
①在今河北顺平县西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完县:龙池“旧有灌溉之利,今湮”。②在今山西运城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1安邑县:“龙池在县南二十里,与盐池相近,一名黑龙潭。姚暹渠涨溢,往往自苦池灌注于
商、周时孤竹国。在今河北卢龙县南。《史记·齐太公世家》: 齐桓公二十三年 (前663),“齐桓公救燕,遂伐山戎,至于孤竹而还”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: 辽西郡令支县 “有孤竹城”。即古孤竹国。《水经·濡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