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玉洞
在今贵州黔西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3附水西宣慰司:白玉洞“亦曰白玉岩,夷酋聚粮处。洞险恶,西近卧遮龙场”。
在今贵州黔西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3附水西宣慰司:白玉洞“亦曰白玉岩,夷酋聚粮处。洞险恶,西近卧遮龙场”。
在今四川綦江县及江津市境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綦江县: 綦江 “在县南,即夜郎溪也。自南川县流入,亦曰南江。至县,色如苍帛,因名綦江。亦曰东溪。……西北流入江津县,谓之僰溪”。上源为松坎河,源出贵州桐梓
明洪武四年 (1371) 置,属延平卫。治所在福建将乐县南。清顺治十八年 (1661)废。明洪武四年(1371年)置,治今福建省将乐县南。属延平卫。清顺治十八年(1661年)废。
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板桥镇西北。为江防要地。原名大城港,后改大胜港。《明史·太祖纪》:元至正二十年(1360),陈友谅攻应天,“杨璟屯大胜港”,即此。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板桥镇西北。合板桥、新林等浦入江处,
北宋置,即今福建明溪县治明溪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8归化县: “明溪驿在县西门外。宋元符中置驿,属清化县。明初因之。成化中属今县。”
唐南诏后期改云南节度置,治所在弄栋城(今云南姚安县东十里,姚安坝子东缘的缓坡上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地。宋大理改弄栋府。唐元和中南诏置,治弄栋城(今姚安县)。为南诏六节度之一。辖境约当今云南
亦作斡难河。即今蒙古国及俄罗斯境之鄂嫩河。《元史·镇海传》:“初以军伍长从太祖同饮班朱尼河水,与诸王百官大会兀难河,上太祖尊号曰成吉思皇帝。”
亦作奇章县。南朝梁普通六年 (525) 置,为哀戎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巴中市东北三十里奇章乡。《寰宇记》 卷139其章县: “以县东八里其章山为名。”隋属清化郡。唐武德初属巴州。宝历元年(825) 省,
在今河北涉县西南。1938年3月31 日,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在此伏击日本侵略军的运输队,取得重大胜利。集镇名。在河北省涉县城西南部。属神头乡。人口1220。古关隘,以地形若壶,称壶关口,又名吾儿峪。后建
在今北京市通县南门外。光绪 《通州志》卷2: 宝通寺,“明天顺七年,内监张文锋建,敕赐额名宝通”。
亦作衮河。即今湖北枣阳市南白水河、滚河。《清一统志·襄阳府一》: 白水 “源出襄阳县东六十里大阜山,西南流名滚河,至襄阳县界,西流入白河”。旧称昆河,后讹称今名。唐白河支流。在湖北省中北部。源于随州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