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桥
在今河北阜城县东码头镇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元和十二年(817),“王承宗遣兵二万入东光,断白桥路”。胡三省注:“(东光)县西四里有永济渠,渠上有桥,当自县通弓高之路。白桥跨永济渠。”
在今河北省东光县西南运河上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元和十二年(817年),横海帅程权讨成德帅王承宗,“承宗遣兵二万入东光,断白桥路”,胡三省注引宋白曰:“(东光)县西四里有永济渠,渠上有桥,当自县通弓高之路。白桥跨永济渠。”
在今河北阜城县东码头镇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元和十二年(817),“王承宗遣兵二万入东光,断白桥路”。胡三省注:“(东光)县西四里有永济渠,渠上有桥,当自县通弓高之路。白桥跨永济渠。”
在今河北省东光县西南运河上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元和十二年(817年),横海帅程权讨成德帅王承宗,“承宗遣兵二万入东光,断白桥路”,胡三省注引宋白曰:“(东光)县西四里有永济渠,渠上有桥,当自县通弓高之路。白桥跨永济渠。”
春秋时齐地。在今山东境内。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齐景公“将欲以尼谿田封孔子”。
元至元二十六年(1289)置,属东昌路。治所在今河北丘县(马头镇)南丘城镇。明属临清州。民国初属山东东临道。1928年直属山东省。1949年划归河北省。1952年移治马头镇,即今丘县。古旧县名。元置,
在今广东东莞市南虎门威远岛西南的武山之巅。清康熙五十六年 (1717) 建。炮台周长五十二丈五尺,设炮洞十二个。台内还设有神堂、药局、官兵住房等设施。炮台后被英军毁坏,但遗址尚存。
在今四川合江县西北大桥乡西。元置合江县于此。《永乐大典》 卷2217 《泸州志》: 合江县“至元十五年,立县于神臂江南济民市”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: 合江县 “旧治在神臂山南,洪武初徙安乐山之麓,即今治
唐永泰元年(765)置,为党项部落州,属秦州都督府。当在今甘肃东部。唐末废。
又名大河坝设治局。1939年由共和县析置,驻大河坝(今青海兴海县西南大河坝乡)。1943年升为兴海县。1939年由共和县析置,治今青海省兴海县西北大河坝。亦名大河坝设治局。1943年升县。
亦作盆允城。在今广东新会市北。隋、唐时冈州治于此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新会县: “冈州旧治盆源城。” 即此。在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北。隋、唐时冈州治此。
即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东北乌拉盖苏木。清为乌珠穆沁左翼旗驻地。
即今湖南东安县东北三十四里山口铺乡。清光绪《湖南通志》卷1东安县图:县东北有山口铺。
①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内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高祖“置酒雒阳南宫”。《正义》引《舆地志》:“秦时已有南北宫。”《后汉书·明帝纪》:永平三年(60),“起北宫及诸官府”。八年(65)冬十月,“北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