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杲镇
一作白果镇。即今湖北麻城市南三十里白果镇。民国《湖北通志》卷35麻城县:白果戍,“《县志》,白杲镇在县南三十里,即古白杲戍。同治五年奉檄建保安堡。……为邑南保障”。
一作白果镇。即今湖北麻城市南三十里白果镇。民国《湖北通志》卷35麻城县:白果戍,“《县志》,白杲镇在县南三十里,即古白杲戍。同治五年奉檄建保安堡。……为邑南保障”。
唐神龙元年 (705) 析鄮县、宁海二县置,属台州。治所在彭姥村(今浙江象山县治)。以山得名。广德二年 (764) 改属明州。南宋属庆元府。元属庆元路。明、清属宁波府。民国初属浙江会稽道。1927年直
即浪噶子。今西藏浪卡子县。清松筠《丁已秋阅吟·朗噶孜》诗注:“朗噶孜本名那噶尔孜。番(藏)语:那, 鼻也。噶尔, 白也。孜,高也。白山鼻上桑砌营官寨,形似佛头。”
清雍正十三年 (1735) 置,为颍州府治。以东汉阜阳侯国故城在县境为名。治所即今安徽阜阳市。民国初属安徽淮泗道。1928年直属安徽省。古旧县名。清雍正十三年(1735年)置。治今安徽省阜阳市区。属颍
即今河南温县治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平皋县:“有李城。”《晋书·石季龙传》:石遵闻季龙之死,屯于河内。姚仲弋、苻洪等班师而归,“遇遵于李城”。隋移温县治此。即今河南省温县治。战国赵孝成王时秦攻邯郸,李
元置,即今湖南长沙县西北铜官。明废。元置,即今湖南省长沙市西北铜官。明废。
元至元二十六年 (1289) 置,属管番民总管。治所即今贵州长顺县西北广顺镇。明洪武四年(1371) 改为金筑长官司。元至元二十六年(1289年)置,治今贵州省长顺县西北广顺。属八番顺元宣慰司。辖境约
在今云南永胜县东五里谭家坪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7北胜州:小吉都寨“在州东五里。《志》云,元时土酋高斌祥屯兵于此”。辛亥革命后改今名。
又名石头津仓。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古石头城内。《隋书·食货志》:“京都有龙首仓,即石头津仓也。”
在今江西赣县东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08虔州赣县: 龚公山 “在县东北一百八十里。其上奇峰翠前后连延, 萝木泉池左右襟带。 昔有隐士龚毫栖舍于此,因以名焉”。《清一统志·
一作南称绰火尔土司。清雍正时置,属西宁办事大臣,为玉树四十族之一。驻牧地在今青海囊谦县东境。清末并入囊谦土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