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甪里

甪里

又作角里、甪头。即今江苏吴县西南西洞庭山甪里。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 记有甪里先生。南宋范成大《吴郡志》卷8:“甪头,即汉甪里,在洞庭山村,汉甪里先生所居。《史记正义》:太湖中洞庭山西南,中号禄里村,即此甪里。今有巡检司,号角头巡检,俗或作甪字。”


(甪lù) 村名。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西南部、太湖西洞庭山西北。属西山镇。人口900。汉“商山四皓”之一角里先生隐居于此,故名角里。“角里”音Lùlǐ;后误为甪里。产稻、麦、油菜籽、红橘、板栗、杨梅、“碧螺春”茶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春秋时国。在今湖北应城市西。《左传》: 桓公十一年 (前701),“楚屈瑕将盟贰、轸”。后为楚所灭。古国名。春秋小国。在今湖北省应城市西。《左传》桓公十一年(前701年):“楚屈瑕将盟贰、轸”,即此。

  • 清水江

    ①即今广西武鸣县中部武鸣河。源出马山县古零乡,南流经武鸣县,西流入隆安县境,注入右江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1思恩府: 清水江 “在府北。东南流,城中有通津水、桥利水俱流合焉,下流会于大榄江”。②即今广

  • 筐儿港

    在今天津市武清县北,北运河东岸。清雍正九年 (1731) 设把总驻守。

  • 济渎庙

    隋开皇初建,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北四里庙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济源县: “有济渎祠、北海祠。” 《明一统志》 卷28怀庆府: 济渎庙 “在北海庙南,祀北渎大济之神。天下有四渎,而济渎最著”。现存殿宇六十

  • 银州关

    在今陕西横山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7米脂县: 银州关在 “县西九十里。上有古城,亦曰银城关。成化七年,余子俊言,延绥西路旧守土门、太兔鹘等堡,并未守铁鞭、锁地、五谷、黑城子、银城关等城,俱宋时防守夏

  • 河

    即石臼河。 在今河北平山县西北。 《寰宇记》 卷61平山县: “县西北五十里水出焉, 亦谓之石臼水,又谓之鹿水,出行唐东入博陵,谓之木刀沟,又谓之袈裟水,从此过石疃山,南流入滹沱河。”

  • 金邻大湾

    古海湾名。又称小海。即今暹罗湾。隋、唐时为中国经扶南通西方各国所经。《太平御览》卷788 “边斗四国” 条引 《隋书》 曰: “边斗国、都昆国、拘利国、比嵩国,并扶南度金邻大湾,南行三千里有此国。”

  • 阆州

    唐先天二年 (713) 避玄宗李隆基讳改隆州置,治所在阆中县 (今四川阆中市)。《寰宇记》 卷86阆州: “取郡西南阆山为名。” 《舆地纪胜》 卷185阆州: “取阆水以为名。” 天宝元年 (742)

  • 交木县

    南朝宋大明元年(457)置,属新野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新野县附近。北魏废。

  • 闽侯县

    1913年3月由闽县、侯官两县合并置,取两县首字为名。为福建省会。治所即今福建福州市。其后为闽海道治。1928年直属福建省。1944年改名林森县。1933年11 月,国民党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等在福州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