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甘松岭

甘松岭

一名甘松山。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南(一说在今松潘县西北)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通轨县“有甘松山”。《新唐书·吐蕃传》:开元十九年(731),吐蕃请“互市于甘松岭。宰相裴光庭曰:‘甘松中国之阻,不如许赤岭”’。《寰宇记》卷81嘉诚县:甘松岭“按《山海经》云:甘松岭亦谓之松叶岭,即江水发源于此。土人谓之松子岭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松潘卫:甘松岭在“卫西北三百里。亦曰甘松山,一名松桑岭。土人谓之松子岭。后魏有甘松县、唐置松州皆以此山名”。


古山名。又名甘松山(《隋书·地理志》)、松叶岭、松子岭(《太平寰宇记》)。以产甘松得名。在今四川省松潘县西南。一说在松潘县西北。十六国前凉之甘松护军,西秦之甘松郡、北魏之甘松县、唐之松州、明之松潘卫、清之松潘厅和今之松潘县皆因此山得名。《新唐书·吐蕃传》:开元十九年(731年)吐蕃请“互市于甘松岭”,即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雀鼠谷

    在今山西介休市西南、霍州市以北的汾河河谷。《水经·汾水注》: “汾津名也,在界休县之西南,俗谓之雀鼠谷。数十里间道险隘,水在右悉结偏梁阁道,累石就路,萦带岩侧,或去水一丈,或高五六尺,上戴山阜,下临绝

  • 九真县

    隋置,为九真郡治。治所在今越南清化省清化。唐为爱州治。天宝初为九真郡治。后废。古县名。隋置,治今越南清化省清化。为九真郡治。唐末废。

  • 天门关

    ①唐置,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太原府阳曲县有天门关。《宋史·高继宣传》:元昊“俄寇麟府,继宣帅兵营陵井,抵天门关”。即此。《清一统志·太原府》引《府志》:“天门、陵川,一道相连,互为

  • 苏武山

    在今甘肃民勤县东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3镇番卫“来伏山”条内:苏武山“俗传苏武尝牧羝于此,盖传讹也”。

  • 洪善镇

    即今山西平遥县东北洪善镇。《清一统志·汾州府》 “上店镇” 条下: 洪善镇 “在县东北二十五里。有堡”。在山西省平遥县东北部、汾河东岸。面积75.2平方千米。人口3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洪善,人口220

  • 江家集

    即今河南潢川县东南江家集乡。清光绪《光州志》卷1《市集》:“州东南六十里有江家集。”民国初设县佐驻此。

  • 下邽县

    秦置,属内史。治所在今陕西渭南市东北故市镇故县村。西汉属京兆尹。北魏初移治今市东北巴邑,改名下封县。隋大业二年(606)复为下邽县,属冯翊郡。十一年(615)移治今下市北吉镇。唐属华州。元废。古县名。

  • 白旗堡

    清置,属广宁县。即今辽宁新民市东南红旗乡。《清一统志·锦州府二》:白旗堡“在广宁县东界。本朝康熙二十九年设佐领、骁骑校驻防”。

  • 回车戍

    在今陕西凤县南。《寰宇记》卷134梁泉县:“回车戍,在县南一百六十六里。梁太清五年,西魏遣雍州刺史达奚武为大都督及行台杨宽率众七万, 由陈仓路取回车戍,入斜谷关, 出白马道,谓此也。”在今陕西省凤县南

  • 布雷峰寺

    又名布赖寺、别蚌寺。即今西藏拉萨市西北十里哲蚌寺。藏语意为堆米寺。明永乐十四年(1416)由喇嘛教格鲁派(黄教)创始人宗喀巴的门徒降央却杰兴建,后经多次扩建,占地面积二十五万平方米。建筑宏伟壮观,是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