瓦都寨
在今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西北永宁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7永宁府:瓦都寨在“府(治今永宁乡)东北六十五里,与四川盐井卫接界。旧为番部戍守处,旁有温泉”。
在今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西北永宁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7永宁府:瓦都寨在“府(治今永宁乡)东北六十五里,与四川盐井卫接界。旧为番部戍守处,旁有温泉”。
明永乐三年(1405)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在今吉林汪清县嘎呀河以东地区。后废。明永乐三年(1405年)置。治今吉林省嘎呀河以东地区。属奴儿干都司。永乐后期,西迁至鸭绿江北,以后渐成建州一部。
明万历二十一年(1593)筑三乡城。四十二年(1614)析维摩州置三乡县,属广西府。治所在今云南丘北县北三十里马者龙。清康熙《广西府志》谓指马者龙乡、阿宁乡、嵈峋里“并在府东盘江之外,总谓三乡”。但对
①在今江苏盱眙县北洪泽湖范围内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1泗州: “塔影湖在州西北四十里。以湖东龟山寺塔影倒入湖中而名。”②在今安徽泗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泗州》: 塔影湖 “湖东有龟山寺塔,日照塔影入湖,故名
亦作滛预石。即滟滪堆。在今四川奉节县东白帝山下瞿唐峡口。1958年炸毁。《水经· 江水注》: 白帝城 “水门之西,江中有孤石,为滛预石,冬出水二十余丈,夏则没,亦有裁出处矣”。唐李肇《唐国史补》 卷下
亦作乌第河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北流入鄂霍次克海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23:“乌底河在底拉河西北,出外兴安岭南麓,东流二百里入海。分界时此两河为瓯脱地。盖昔日东海之境极于此焉。”
清康熙二十六年(1687)改大定府置,属威宁府。治所在大方城(今贵州大方县)。辖境相当今贵州毕节市及大方、金沙、黔西、织金、纳雍、赫章诸县,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和六盘水市水城县地。雍正七年(1729
在今河北定州市南门内。《清一统志·定州》:开元寺“在州治南。中有大塔,宋咸平四年建,至和二年成,高十三级”。因宋代定州地处军事前沿,地位十分重要。宋王朝为了防御契丹,利用此塔瞭望敌情,故又名料敌塔,或
在今广东曲江县东北平甫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2韶州府曲江县:上道营“在府东北”。
即今四川城口县南明通镇 (明通井)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在今广东阳春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阳春县:北塞径“在县西南。相近有蕉林径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