琚公岭
在今浙江江山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3江山县: 琚公岭在 “县东南六十里。路通处州府遂昌、龙泉县”。
在今浙江江山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3江山县: 琚公岭在 “县东南六十里。路通处州府遂昌、龙泉县”。
在今陕西凤翔县城东北隅。北宋苏轼建,有 《喜雨亭记》。
即今安徽肥东县南施口,南淝河入巢湖处。《水经· 施水注》: “施水又东径湖口戍,东注巢湖,谓之施口也。” 清嘉庆 《合肥县志》 卷3: 施口 “俗名西口。在城东南五十五里,肥水入巢湖要口”。
亦作鄢县。 即傿县。 东汉作 “县”, 属梁国。在今河南柘城县北三十里远襄乡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梁国: “, 故属陈留 (郡)。” 西
即今河南孟津县西十八里马屯镇。清康熙《孟津县志》卷1《集市》:有“马家屯”。
即郫江。今四川金堂县和简阳市之间的沱江河段。《资治通鉴》: 西晋永宁元年 (301) 十一月,罗尚因频为李特所败,“乃阻长围,缘郫水作营,连延七百里,与特相距”。古水名。又称郫江。即今四川省金堂县与简
明永乐二年 (1404) 改普济州置,属建昌卫。治所在今四川米易县西北普威彝族乡。清康熙四十九年 (1710) 改为普济州长官司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改普济州置,治今四川省米易县西北,属四川行都司
在今江苏邗江县南扬子桥附近。古时在长江北岸,由此南渡至京口(今江苏镇江市),为江滨要津。《资治通鉴》:隋开皇十年(590),“(杨)素帅舟师自扬子津入击贼帅朱莫问于京口,破之”。大业七年(611)建临
唐贞观八年 (634) 改南通州置,治所在石门县 (今云南盐津县西南二十六里豆沙关附近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水富、盐津、大关等县地。是年州废。唐贞观八年(634年)以南通州改名,治石门县(今云南盐津县西南
亦作额鲁特,又名卫拉特。是清代对西蒙古诸部的总称。明末清初,厄鲁特蒙古分四部:和硕特部游牧于乌鲁木齐地区,准噶尔部游牧于伊犁河流域,杜尔伯特部游牧于额尔齐斯河沿岸,土尔扈特游牧于塔尔巴哈台及其以北地方
即今缅甸密支那以东之昔董。清代属腾越州止那隘抚夷。光绪 《续云南通志稿》 卷99土司: 止那隘抚夷 “北至昔董喇拿一百里野夷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