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琅邪山

琅邪山

一作瑯邪,又作瑯琊。在今山东胶南市琅琊镇 (夏河城) 东南十里。《管子》: “齐桓公将东游,南至琅邪。” 《孟子·梁惠王》: “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: 吾欲观于转附朝儛,遵海而南,放于琅邪。”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 始皇二十八年 (前219) “南登琅邪,大乐之,留三月。乃徙黔首三万户琅邪台下,复十二岁。作琅邪台,立石刻,颂秦德,明得意”。又,三十七年 (前210),“还过吴,从江乘渡。并海上,北至琅邪”。即此。西汉置琅邪郡以此名。


(1)又称琅琊山,古称摩陀岭。在安徽省滁州市区西南。《太平寰宇记》:“琅邪山在县西南十二里。其山始因东晋元帝为琅邪王避地此山,因名之。”一说西晋伐吴,命琅邪王司马伷出涂中,尝驻于此,因名。最高峰海拔317米,同名主峰236米。主要由石灰岩构成,喀斯特地貌发育。以琅琊山为名的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还包括城西湖、姑山湖和三古(古关隘、古驿道、古战场)等景点。茂林、幽洞、碧湖、流泉为景观特色。有古建筑醉翁亭、丰乐亭、琅琊寺等,以及大量唐宋以来名家手书碑刻。辟有国家森林公园。(2)又称琅玡山、琅琊山。在山东省胶南市西南,面临黄海。为一形似平台的小丘,海拔183米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秦始皇二十八年(前219年):“南登琅邪,大乐之,留三月。乃徙黔首三万个琅邪台下。”即此。秦二世亦曾来此。古建筑早已坍毁,秦始皇石刻亦不存。秦二世石刻尚存,传为李斯所书,现存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。自然景色优美。为崂山风景名胜区的组成部分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术水

    亦作白木水。即今四川邛崃市南之南河(邛崃河)。《元和志》卷31临邛县:白术水“经县南二里”。

  • 於皇寺

    一称皇觉寺。在凤阳县太平乡,今安徽凤阳县西北。明太祖朱元璋御制 《龙兴寺碑》 说: “寺者於皇,乃於皇旧寺也。昔宋时先为金所废,后亦为元所废。元定天下,一僧名宣者于瓦砾中建茅宇而度弟子,以成其寺,应供

  • 咨马寨土司

    清康熙四十二年 (1703) 置,属松潘镇漳腊营。在今四川南坪县西北大录乡西北芝麻村。后废。

  • 托温城满赤奚站

    明初改元桃温万户府治置,在今黑龙江省汤原县西南大有屯固木纳古城。明《辽东志》卷9:海西东水陆城站有“托温城满赤奚站”。

  • 花矸屿

    即今台湾岛东北海域之花瓶屿。《海道针经·福州往琉球针》:“梅花开舡,用乙辰七更取圭笼长。用辰巽三更取花矸屿。”清《台湾舆图并说》光绪《全台舆图》:台湾岛东北有花矸屿。

  • 牢州

    ①唐武德中置,治所在义泉县(今贵州湄潭县)。贞观十六年(642)废。②唐贞观十一年(637)改智州置,治所在南流县(今广西玉林市)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:牢州“以牢石为名”。后废。乾封三年(668)复置

  • 千佛岩

    在今四川广元市北十里嘉陵江东岸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名胜记》卷24广元县:“本志:北十里千佛岩,即古龙门阁,先是悬岩架木,作栈而行,后凿石为千佛像,成通衢矣。”摩岩造像始于南北朝,迄于清,以唐为主。从南至北

  • 青阳县

    ①建置无考。北周属九陇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彭州市北境。隋开皇初废入九陇县。②唐天宝元年 (742) 分南陵及秋浦、泾县置,属宣城郡 (后改宣州)。治所即今安徽青阳县。《元和志》 卷28青阳县: 以 “在青

  • 成吉思汗

    即今内蒙古扎兰屯市南成吉思汗镇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:布西直隶厅有成吉思汗等车站。

  • 龙益镇

    即今陕西富县西北一百四十里张家湾乡南之龙义湾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鄜州:龙益镇“金置驿于此。自镇而东,为州西七十里之张村驿, 自镇而西六十里,为庆阳府合水县境之邵庄驿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