琅邪国
东汉建初五年 (80) 改琅邪郡置,治所在开阳县 (今山东临沂市北十五里)。东晋后复为郡。
东汉建初五年(80年)以琅邪郡改置,治开阳县(今山东临沂市北)。辖境约相当今山东省沂山及诸城、胶南以南,沂水、临沂、苍山以东,临沭、莒南以北,东至海。东晋后复为郡。
东汉建初五年 (80) 改琅邪郡置,治所在开阳县 (今山东临沂市北十五里)。东晋后复为郡。
东汉建初五年(80年)以琅邪郡改置,治开阳县(今山东临沂市北)。辖境约相当今山东省沂山及诸城、胶南以南,沂水、临沂、苍山以东,临沭、莒南以北,东至海。东晋后复为郡。
即今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东北勐省镇。1945年沧源设治局曾迁治于此。傣语 “勐” 为地方,“省” 为荨麻,意即荨麻多的地方。
明洪武四年 (1371) 改曹州置,属济宁府。治所即今山东曹县。十八年 (1385) 改属兖州府。正统十年 (1445) 县属曹州,仍隶兖州府。清属曹州府。民国初属山东济宁道。1925年属曹濮道。19
在今江西瑞金市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2赣州:陆公泉“在瑞金县西。因陆藻得名。政和中,藻被召去,题诗泉上曰,轩前山色依然绿,轩下泉声漱玉寒”。《清一统志·宁都州》:陆公泉“在瑞金县西南东明观前”。
①即今河北满城县东南江城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7满城县图:东南有江城。②在今云南江川县东北三十二里。明设江川驿,崇祯七年(1634)江川县迁治于此。1950年县治迁大街,故此称江城。(1)在广西壮
唐贞观十二年 (638) 置,属环州。治所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北仪凤附近。后废。古县名。唐贞观十二年(638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北。属环州。后废。
即今河北文安县东北四十四里左各庄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6文安县图:东北有左各庄。
和硕特南右翼末旗的俗称。在今青海共和县西南、兴海县东北。
明置,即今甘肃永登县西南河桥镇。《皇明职方地图》卷中:“西大通守备,万历年设。”《清一统志·凉州府二》:西大通堡“在平番县西南二百二十里。……城周一里有奇,设县丞分理。又设千总”。
亦作大城。明洪武二十七年(1394)置,属潮州卫。在今广东饶平县东南所城镇。清乾隆六年(1741)移黄冈协右营守备驻此。
一名大帽山。在今江西寻乌县东南粤赣边境。明弘治、正德间,瑶人于此起义,官军讨平之。古山名。又称大帽山。在今江西省寻乌县南,地当江西、广东、福建三省交界处。绵亘数百里,中有老虎隘,鸟道迂回,林木深阻。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