班州
北魏太和十一年 (487) 改三县镇置,治所在定安县 (今甘肃宁县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宁县地。十四年 (490) 改名邠州。
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年)置,治定安县(今甘肃宁县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省宁县一带。十四年改邠州。
北魏太和十一年 (487) 改三县镇置,治所在定安县 (今甘肃宁县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宁县地。十四年 (490) 改名邠州。
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年)置,治定安县(今甘肃宁县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省宁县一带。十四年改邠州。
东汉永平十二年 (69) 哀牢内属,以其地置,属永昌郡。治所在今云南盈江县境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: “哀牢,永平中置,故牢王国。” 南齐改西城县。古县名。东汉永平十二年(69年)以哀牢国地置,治今云南
①即今云南东川市新村镇。清乾隆 《东川府志》 卷4: “牯牛寨箐水灌溉……新村等处田亩。”②即革儿昔。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东北岸之锦石。《明史·爪哇传》: “其国有新村,最号饶富。中华及诸番商舶,辐辏其
即今河北赤城县南红河上源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九门卫:“东有红石山,红石水出焉,下流合于龙门川。”
南齐改广汉县置,属东遂宁郡。治所即今四川遂宁市。梁改为小溪县。古县名。南朝齐置,治今四川省遂宁市。为东遂宁郡治。梁改为小溪县。
在今四川广元市区西二里皇泽寺后岩壁上。始建于南北朝,隋唐时最盛。现存石窟和摩崖二十四处,造像千余尊。主要石窟有中心柱窟、大佛楼、五佛亭、则天殿等,石壁上大大小小的造像琳琅满目。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
一作桃江。在今贵州仁怀县境。《明史·吴广传》:万历二十八年 (1600) 征播州,“广屯二郎坝,大行招徕,贼骁将郭通绪迎战,将士袭走之。陶洪、安村、罗村三砦土官各出降”。又作桃红寨。在今贵州省仁怀市境
唐置,属洪州。治所即今江西修水县。《元和志》卷28洪州:分宁县,“贞元十六年刺史李巽奏分武宁县西界置,因以名焉”。北宋属隆兴府,南宋建炎四年(1130)于县置义宁军,寻罢。元至元间属宁州,大德八年(1
①唐天宝中置,属妫州。治所即今北京市延庆县。后废。②金明昌六年(1195)改怀来县置,属德兴府。治所在今河北怀来县(沙城)东南旧怀来(已没入官厅水库)。元复名怀来县。古县名。(1)唐天宝中析怀戎县置,
①在今陕西延安市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7延安府肤施县: 延利渠 “在府城南。旧时灌注城市,复穿城而出,溢为柳湖,入于延水”。宋范仲淹《依韵和延安庞龙图柳湖》 诗: “种柳穿湖后,延安盛可游。远怀忘
在今广西桂平县西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8桂平县: 靖宁镇,“成化初,议改置靖宁乡巡检司于献俘滩,即此处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