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珍珠泉

珍珠泉

①亦作真珠泉。在今安徽滁州市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42滁州: 真珠泉 “在清流县西三十里,侧菱山幽栖巷前,游者抚掌,则泉水溅射,有若跳珠”。

②又名咄泉。在今安徽寿县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29寿县: 咄泉 “在县东北十里净界寺北一百步。其泉与地平,一无波浪,若人至其旁大叫即大涌,小叫则小涌,若咄之涌弥甚,因名咄泉。按 《寿阳记》 云: 一名玄女泉”。《清一统志 · 凤阳府一》:咄泉“在凤台县北五里…… 《寿州志》: 一名珍珠泉”。

③在今山东济南旧城内。元于钦 《齐乘》 卷2“大明湖” 条载历下名泉: “曰北珍珠,白云楼前”;“曰南珍珠,铁佛巷东”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22济南府:珍珠泉 “有二: 南珍珠泉在府城内铁佛巷街东,今淤塞; 北珍珠泉在都司西北白云楼前”。清王昶 《珍珠泉记》: “泉从河际出,忽聚忽散,忽断忽续,忽急忽缓,日映之,大者为珠,小者为玑,皆自底以达于面。”

④在今山东淄博市博山城东。《清一统志·青州府一》: 珍珠泉 “亦名范公泉。以宋范仲淹读书其侧也”。


(1)又称咄泉。在安徽省寿县八公山东麓、寿县城郊。水从泉底汩汩涌出,如串串珍珠,故名。泉池之畔稍有振动,水涌愈旺,虽久旱而不竭。泉水异常清洌,传为汉淮南王刘安炼丹所用之水。刘安还用此水制出“八公山豆腐”,质地极佳,至今名扬海内外。泉池一侧,立高大石碑,正面有清安徽布政使吴坤修手书“珍珠泉”三大字。碑旁配石楹联一副,联语云:“珍珠尽洗贪污气,淮水长流正义风。”泉东有庵,亦以“涌泉”为名,传说为刘安宴客之所。已辟为公园。(2)在山东省济南市泉城路北。泉从地下上涌,状如珠串。泉水汇成水池,约1亩见方,清澈见底。清王昶《珍珠泉记》云:“泉从沙际出,忽聚忽散,忽断忽续,忽急忽缓。日映之,大者为珠,小者为玑,皆自底以达于面。”此地历代为官府侵占。明成化年间德王建藩邸于此,清康熙五年(1666年)改建为山东巡抚院衙,后又为军政官署。建国后重加修整,小桥流水,绿柳垂阴,亭榭幽雅。附近还有濯缨、王府、溪亭等多处名泉,组成珍珠泉群,均流入大明湖。清刘鹗《老残游记》描绘济南“家家泉水,户户垂杨”的景色当指这一地区。(3)在河南省安阳县城西水冶镇西。有3个主泉,水面1.3万多平方米,平均水深2米。泉水涌如串串珍珠,故名。相传北宋名将韩琦领兵西征经此,兵马干渴无水,韩琦气急,一剑入地泉水随剑涌出,故又名宝剑泉。又传韩琦的战马咆哮嘶鸣,一蹄踏陷,清泉涌出,又成一泉,名马蹄泉。另一泉形如卧龙,故称卧龙泉。三泉周围有九条土岭,宛如九龙相依,因有“九龙三泉”之称。湖水周围建有石栏。湖中筑小亭,亭旁有古柏,其中两株地面相距5尺,而在4尺高处合为一株,有如门洞,与珍珠泉合称“柏门珠沼”。珍珠泉周围还有狮、象、猴等石雕。(4)俗称金龙池。在湖北省当阳市玉泉山玉泉寺左侧翠寒山下。相传为三国时蜀将关羽死后显灵之处。泉水由山根冒出,清碧如玉,泡如串珠,因名。宋代苏雨题为“漱玉喷珠”,明代袁宏道称为“珠泉跳玉”。游人临岸静观,则池清水静,泡珠缓吐,如击掌跺石,则沸泉翻涌,如发连珠,所谓“泉清珠错落,泉沸珠盘旋”、“游人一击掌,叠叠如贯珠”,皆是写实之句。泉右山麓竖方形石柱,上刻“汉云长显圣处”,为明万历年间所立。顶蹲石狮,姿态生动。泉上架珍珠桥,为建国后增建,珠泉虹影,碧水蓝天,景色佳妙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瓮 (甕) 水寨

    南宋绍兴中置,属黄平府。在今贵州瓮安县西北瓮水司。明初改置瓮水安抚司。

  • 膏鱼

    商代邑。在今山东郓城县西北。一说今河南范县东南。《殷虚书契前编》 1·29·4: “戊寅,王兽膏鱼禽。”春秋为鲁邑高鱼城。《左传》: 襄公二十六年 (前547),“齐乌余以廪丘奔,袭卫羊角取之,遂袭我

  • 纳刺山

    亦作纳拉岭。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沙鲁里山脉南支。民国梅心如《西康》:沙鲁里山脉“为金沙江与雅砻江之分水岭,经巴安,理化两县境,再南为纳拉岭”。

  • 玄钟千户所

    明洪武二十年(1387)置,属镇海卫。治所即今福建诏安县东南玄钟。清顺治十四年(1657)废。地当东溪入海处,与西岸林洋相对,为诏安门户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置,治今福建省诏安县东南玄钟。属镇海

  • 龙尾山

    在今甘肃兰州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0兰州:“龙尾山在州南三里。山形如龙尾,落黄河之壖。《志》云:即府北马寒山之支陇也。”清乾隆四十六年(1781)回民据此反清。事平,建四墩堡于上,与兰州城为犄角。

  • 冯原镇

    清置,属澄城县。即今陕西澄城县西北五十里冯原镇。在陕西省澄城县西北部。面积155平方千米。人口3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冯原,人口 3120。镇以驻地名。清雍正年间已为冯原镇。1950年设冯原乡,1958

  • 九洲江

    古名南廉水。即今广东廉江市西九洲江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4石城县:九洲江在“县东北二十里。其上流即广西陆川县之龙化江也,南流入县境,至县南,有双水流合焉。又南注于海。其江至冬水浅沙露,分为九洲,因名”。

  • 伏强县

    南朝梁普通六年(525)置,为木门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旺苍县东南木门镇。《寰宇记》卷139清化县:伏强县“因山为名”。隋开皇初属巴州。七年(587)改为清化县。古县名。南朝梁普通六年(525年)置,治今

  • 勇士县

    西汉置,属天水郡。治所在今甘肃榆中县东北夏官营上堡子城。东汉永平十七年 (74) 改属汉阳郡。西晋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甘肃省榆中县北。属天水郡。东汉属汉阳郡。末年废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孝武帝太元十

  • 乾州

    ①唐大历三年 (768) 置,属茂州都督府。治所在招武县 (今四川茂县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茂县西部地。后废。②唐乾宁元年 (894) 置,治所在奉天县 (今陕西乾县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乾县、武功、周至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