玳瑁山
在今广东龙川县东。《清一统志 · 惠州府》: 玳瑁山 “在龙川县东南八十里,接嘉应州长乐县界。石多黑点,状如玳瑁”。
在福建省西南部。北起紫云洞山,南与粤东北山地相连,呈东北—西南走向,绵延150千米。砂砾岩、粉砂岩分布广。平均海拔900~1000 米。 1500 米以上高峰多集中在中、北部。最高峰石门山(梅花山主峰),海拔 1811 米。为汀江和九龙江的分水岭。生物资源丰富,有四方竹等60余种竹类。产中药材。野生动物有大灵猫、金猫等。
在今广东龙川县东。《清一统志 · 惠州府》: 玳瑁山 “在龙川县东南八十里,接嘉应州长乐县界。石多黑点,状如玳瑁”。
在福建省西南部。北起紫云洞山,南与粤东北山地相连,呈东北—西南走向,绵延150千米。砂砾岩、粉砂岩分布广。平均海拔900~1000 米。 1500 米以上高峰多集中在中、北部。最高峰石门山(梅花山主峰),海拔 1811 米。为汀江和九龙江的分水岭。生物资源丰富,有四方竹等60余种竹类。产中药材。野生动物有大灵猫、金猫等。
在今江西德兴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饶州府德兴县: 银场 “在县东六十里。唐冶银处”。
在今湖北秭归县西北、原归州镇东北六十里屈坪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“ (秭归) 县东北数十里,有屈原旧田宅。虽畦堰縻漫,犹保屈田之称也。县北一百六十里有屈原故宅,累石为屋基,名其地曰乐平里。” 《名胜志
①南朝宋置,属乐昌郡。治所在今广东四会市北。隋大业初废。②南朝宋元嘉二十七年(450)改宋安县置,为新会郡治。治所在今广东新会市境。南齐后废。古县名。(1)南朝宋元嘉二十七年(450年)以宋安县改名,
在今湖南会同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2会同县: 清陂湖在 “县南十里。周十余里。又南有玉山潭,其水皆会于渠河,入于郎江”。
北魏孝昌中置,治所在襄城郡 (今河南唐河县南湖阳镇)。西魏治西淮安郡。废帝三年 (554)改为湖州。北魏太和二十一年(497年)置,治湖阳县(今河南唐河县西南湖阳镇)。辖境不详。后改为南平州。
清嘉庆十三年(1808)置,属高廉罗镇。治所在吴川县(今广东吴川市西南吴阳镇)。十五年(1810)改隶阳江镇,设都司驻防。
①在今河北黄骅市。清为长芦盐运司十大盐场之一。雍正年间废。②元设利国盐场。在今山东沾化县(富国)东利国乡。清初设盐大使管理,康熙十六年(1677)并入富国场。
①在今陕西宁强县东北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宁羌州:“玉带河出西南箭竹岭,径城北,受白岩水,为白岩河,亦北入沔。”②即今宁夏泾源县南泾河南源白面河。《寰宇记》卷151渭州平凉县:“白岩河从华亭县来,经望
①明置,属三万卫。即今辽宁开原市东尚阳堡。明 《辽东志》 卷3: 靖安堡 “官军三百五十一员名。杨木答兀屯可屯兵,黄泥冈屯可按伏”。乾隆《钦定盛京通志》 卷29: 尚阳堡在 “ (开原) 城东四十里,
即今广西灵川县(甘棠镇)。北宋为甘棠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灵川县:甘水“在县(故治在今三街镇)南……东流至县南二十里之甘棠墟而合漓江”。1965年灵川县迁于此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东南甘棠镇。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