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弄山长官司
明洪武中置,属临安府。治所在今云南文山县西北六十七里老回龙。清初废入开化府,以其地为王弄里。
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改王弄山部置,治今云南省文山县西。属临安府。清康熙年间改王弄里。
明洪武中置,属临安府。治所在今云南文山县西北六十七里老回龙。清初废入开化府,以其地为王弄里。
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改王弄山部置,治今云南省文山县西。属临安府。清康熙年间改王弄里。
①即今四川长寿县东北双龙镇。清光绪《长寿县志》卷1:“双龙场在“治北六十里。”②即今四川阆中市南双龙镇。民国《阆中县志》卷5:双龙场在“县南三十里”。③即今四川宜宾县西南双龙镇。清光绪《叙州府志》卷8
即今新疆西南部和田河西源喀喇喀什河。源出和田县西南喀喇昆仑山,东北流折西北流,至和田县北与东源玉龙喀什河谷,称和田河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 卷67: 和阗河 “一源出昌器满达坂北麓,东北流,经和阗城西曰
又名银冶山。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南十五里。民国 《密云县志》 卷1: 银冶岭 “曾产银,山下犹有开采洞址,近产石棉”。
即今江苏句容县西南葛村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0江宁府江宁县: 葛仙乡 “在府东南七十里。明初,王师败陈埜先于秦淮河上,追之至此,乡民执埜先杀之”。
在今江苏南京光华门外秦淮河上。建于明初,原名上方桥。清代始名七桥瓮,以桥身由七孔桥瓮而名。清咸丰四年(1854),太平军罗大纲部由间道攻七桥瓮兵营,为清参将张国梁击退,即此。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。清咸丰
在今江西余干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饶州府一》:马祖岩“在安仁县(治今锦江镇)南六十里。四面壁立, 仰观有隙如线。上有瀑泉飞下十余丈,岩间禅舍极幽邃。相传马祖道一于此卓锡”。
唐广德二年 (764) 南诏置,为南诏别都、东京、拓东节度驻地。在今云南昆明市。南诏后期称善阐城。即“柘东城”。
北魏永安中以怀荒 (今河北张北县)、御夷(赤城县北) 二镇置,后移治今山西平遥县西北。北周移治灵丘县 (今山西灵丘县)。隋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六年 (623) 复置,寄治阳曲县 (今太原市北阳曲镇),次年
在今河南临颍县西北二十八里繁城回族镇。魏文帝曹丕即位于此。《水经·颍水注》:颍水“径繁昌故县北,曲蠡之繁阳亭也。魏书国志曰: 文帝以汉献帝延康元年行至曲蠡,登坛受禅于是地,改元黄初,其年以颍阴之繁阳亭
唐置,属羁縻殷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宜宾县西北。北宋属商州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