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玉笥山

玉笥山

①即宛委山。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。《水经·渐江水注》:“(山阴)南又有玉笥、竹林、云门、天柱精舍,并疏山创基。”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上会稽探禹穴。”《正义》引《括地志》:“石箐山一名玉笥山,又名宛委山,即会稽山一峰也,在会稽县东南十八里。”

②即今江西峡江县西南复箱峰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庐陵郡新淦县“有玉笥山”。《寰宇记》卷109吉州新淦县:玉笥山“在县南六十里。道书云,玉笥山福地山也,有水东流。山数十里,地宜谷稻,肥美。陶宏景《玉匮书》云,山今属巴山,在县西四十里。有废清居观,即梁公社。被流于南, 回而隐于此山,因置观焉。梁司徒左长史萧子云为作铭也”。《清一统志·临江府》:玉笥山“在峡江县(治今巴邱镇)东南四十里。……《旧志》, 旧名群玉峰。相传汉武帝元封五年,行巡南部,受上清箓于群玉之山。见有玉箱如笥,委坛中, 忽失去, 因改今名。道书以为第三十七洞天。有三十二峰、二十四坛、十二台、六洞、十一亭、七源、二坞、四谷、三十六涧,其余潭石宅井坡岭,名迹不可悉数。元《揭徯斯万寿承天宫碑》云,天下称名山,在大江之西者有三:曰閤庐、曰冏皂、曰玉笥,而玉笥尤为天下绝境”。

③一名石帆山。在今湖南汨罗市西北。《水经·湘水注》:“汨水又西径玉笥山。罗含《湘中记》云,‘屈潭之左有玉笥山,道士遗言,此福地也。亦曰地肺山’。”《方舆胜览》卷23引甄烈《湘中记》:“屈潭之左有玉笥山,屈平之放,栖于此山而作《九歌》焉。”山之得名,据《太平御览》卷41引《玉笥山记》说:“汉武好仙,察众山之迹,知此山为灵感之司,遂于山顶致降真坛, 日夕祈祷,天乃降白玉笥置坛上。武帝遣使取至其坛侧,飘风大振,卷玉笥而去,因封为玉笥山。”


(1)古山名。又称石帆山。在今湖南省汨罗市汨罗江北岸。相传屈原流放于此,作诗篇《九歌》。清乾隆时建有屈子祠。(2)今山名。古称群玉峰。在江西省峡江县东南。相传汉武帝南巡,受上清箓于群玉之山,见有玉箱如笥委坛中,忽失去,因改今名。《揭徯斯万寿宫碑》:天下称名山,在大江之西者有三:曰匡庐、曰閤皂、曰玉笥,而玉笥尤为天下绝境。山峦起伏,连绵三十二峰,仙境不绝。全境有一祠、二宫、四观、六石、七洞、十一亭,皆称奇观。尤以紫霄石拔地千仞,故古人诗云:“玉笥峰高仙所都,登临不尽意踟蹰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礁

    即今福建龙海市东北白礁。明属同安县,万历九年(1581)置白礁巡司于此。明末移至灌口(今厦门市西北灌口镇),废。

  • 真武庙

    又名涂山寺。在今四川重庆市南岸区涂山(俗名真武山) 上。为重庆著名寺庙。因寺有真武殿,故俗称真武宫。建于唐以前。洪良品 《东归录》 载:“上已与吴玉峰茂才乘肩舆循山左迤行十余里,至真武山。山左有真武宫

  • 鸡川砦

    北宋治平四年(1067)置,属秦州。在今甘肃通渭县东南吉川乡南五里。金升为鸡川县。遗址尚存。

  • 赤岬城

    亦作赤甲城。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十里赤岬山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江水又东径赤岬城西,是公孙述所造。因山据势,周回七里一百四十步,东高二百丈,西北高千丈,南连基白帝山。”相近为白帝城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奉

  • 辅州

    西魏置,治所在淮阳郡 (今河南桐柏县境)。北周废。

  • 桐门

    春秋宋国都城北门。在今河南商丘县南。《左传》: 襄公十年 (前563) 六月,楚、郑 “围宋,门于桐门”。春秋宋国都城(在今河南商丘市南)北门。《左传》襄公十年(前563年):楚、郑围宋,“门于桐门”

  • 裴祗墓

    为晋墓。在今河南洛阳市老城西关外周公庙北墙外。1936年夏被盗掘发现,出土石质墓志一块和金质女头饰数件,铜质镶玉腰带一根。1979年又一次进行了发掘。裴祗在 《晋书》 中无传,据墓志称: “晋故大司农

  • 瓦寺安抚司

    明正统六年(1441)置,属威州。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玉龙乡西北涂禹山。清康熙五十九年(1720)加瓦寺宣慰司衔,嘉庆元年(1796)升宣慰司。

  • 雷公洞

    在今湖南慈利县南二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70澧州: 雷公洞 “天色阴晦,则其中隐隐有如雷。两壁峻立,形如佛像”。在湖南省凤凰县西北部,高久山东麓。为石灰岩溶洞。因雷雨时洞中有雷声回响,村人以为神,故名。

  • 满泾卫

    明永乐十年 (1412) 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治所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阿姆贡河口处。后废。明永乐十年(1412年)置,治今俄罗斯阿姆贡河口北岸莽阿臣噶山。属奴儿干都司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