率道县
南朝梁置,属华山郡。治所在今湖北宜城市北。隋属襄阳郡。唐属襄州,贞观八年 (634) 移治废汉南县城 (今宜城市)。天宝七年 (748) 改为宜城县。
古县名。南朝梁置,治今湖北省宜城市。属襄阳郡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名宜城县。
南朝梁置,属华山郡。治所在今湖北宜城市北。隋属襄阳郡。唐属襄州,贞观八年 (634) 移治废汉南县城 (今宜城市)。天宝七年 (748) 改为宜城县。
古县名。南朝梁置,治今湖北省宜城市。属襄阳郡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名宜城县。
①在今山西交口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隰州》“义泉镇”条下:“州东九十里有张家川镇。”②即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治。清乾隆《直隶秦州新志》卷3清水县:“北八十里有张家川城,不详所始。”在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
地区名。亦称淮左。隋唐以前,从中原地区通往长江下游一般都在今安徽寿县附近渡淮,这段淮水的流向为自南而北,所以习称今安徽淮河南岸一带为淮东。有时也兼指包括长江下游一带。《汉书·荆燕吴传》: “立刘贾为荆
在今湖北黄陂县北。南朝梁及东魏置北江州于此。
又作赤沙湖、蠡湖。在今湖南汉寿县东南三十里,接沅江市界。《寰宇记》卷113桥江县:“赤鼻湖半入朗州龙阳县界,湖中有赤鼻山,因以为名。”
明永乐五年 (1407) 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入海口附近岳米河流域。后废。明永乐五年(1407年)置,治所今地不详,辖区约今俄罗斯黑龙江口北侧岳米河流域。后废。
唐、五代方镇名。唐中和二年 (882) 以夏绥银节度使号为定难军。治所在夏州 (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)。辖境屡有变化,长期领有夏、绥、银、宥四州之地,相当今陕西长城、清涧河以北、秃尾河以南及内蒙古伊克
集镇名。即今浙江常山县东四十里招贤镇。唐为常山镇,咸亨五年 (674) 置常山县。《清一统志·衢州府》: 常山故城 “《旧志》: 故县治在常山北麓。又曰有信安故县,在县东四十里常山乡,地名招贤,盖即常
即句注山。在今山西代县西北。《元和志》卷14雁门县:句注山“一名西陉山,在县西北三十里”。即“句注山”。
北宋置,属乐州。在今青海乐都县北。《宋史· 地理志》 乐州: 南宗堡,“元符二年, 与啰啰抹通城同收复, 寻弃之, 后再收复”。 后废。
在今河南桐柏县东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1桐柏县: 高老山 “一名栲栳山。一名高乐山,皆高老之讹也。峰峦峻起,高出群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