猫儿峡
原名大茅峡。在今四川重庆市巴南区铜罐驿下游。为长江小三峡之一。王士正 《蜀道驿程记》云: “过猫儿峡,莲峰叠崿,亏蔽云日,一山突起,石棱刻露,其色青碧,曰青石尾。”
在重庆市大渡口区与江津市间。系长江切割观音山而造成的峡谷,江流湍急。有石如猫捕鼠状,故名。
原名大茅峡。在今四川重庆市巴南区铜罐驿下游。为长江小三峡之一。王士正 《蜀道驿程记》云: “过猫儿峡,莲峰叠崿,亏蔽云日,一山突起,石棱刻露,其色青碧,曰青石尾。”
在重庆市大渡口区与江津市间。系长江切割观音山而造成的峡谷,江流湍急。有石如猫捕鼠状,故名。
①在今安徽滁州市东。《寰宇记》 卷128滁州清流县: “因县东清流水为名。” 有二源,一为二道河,源于来安县龙王山; 一为小沙河,源于定远县岱山。在沙河集汇合后东南流,于来安县汊河集东汇入滁河。②古名
金初升咸州置,置都统司。治所在咸平县(今辽宁开原市东北老城镇)。天德二年 (1150) 改为咸平路。金初置,治咸州(今辽宁开原市东北老城镇)。辖境约当今辽宁省开原、铁岭、昌图、康平等市县地和吉林省四平
在今安徽凤台县西南淮河两岸硖石山上。《水经·淮水注》: “淮水又北径山硖中,谓之硖石。对岸山上结二城,以防津要。” 即此。
即广南东路简称。治所在广州(今广东广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贺江、罗定江、漠阳江以东地区。元至元间废入江西等处行中书省。即“广南东路”。
北宋置,属乐陵县。即今山东乐陵市。后改富平镇,明洪武二年 (1369) 移乐陵县治此。
辽太宗天显十 一年 (936) 改威塞军置,治所在永兴县 (今河北涿鹿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张家口市及涿鹿、怀来、宣化、崇礼、张北、沽源、康保、兴和县,北京市延庆县,内蒙古商都县、化德县、太仆寺旗、正蓝
北宋置,属安化县。即今甘肃华池县西北怀安乡。金改为怀安镇。
①在今河北武安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9武安县: 粟山在 “县东南十二里。相传秦白起拒赵廉颇于此,赵将绝粮,起命将士以布囊盛粟,积至山巅,赵军乃退,土人至今呼为粟山”。②在今河北唐县西北十五里。《方
①在今北京市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鼓楼北。旧址为元代万宁寺中心阁。明永乐十八年(1420) 建,后毁于火。清乾隆十年 (1745) 重建。高约33米,全部改为砖石结构。楼内悬永乐年间铸的大铜钟一口。②在今
①即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中旗西大滩乡。1949年武东县曾迁治于此。②在今江西永新县东马颊山下。《清一统志·吉安府一》:大滩“在永新县东马颊庙下。江阔半里许,石隙可容舟者仅数尺。其下为木黄滩、鱼矢滩、画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