猇亭
在今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北岸猇亭镇。《三国志· 蜀书 · 先主传》: 章武二年 (222) 二月,“先主自秭归率诸将进军,缘山截岭,于夷道猇亭驻营”。六月,“陆议 (即陆逊) 大破先主军于猇亭”。即此。
在今湖北省宜都市北古老背。《资治通鉴》:三国蜀汉章武二年(222年),刘备率诸将伐吴,“军于夷道猇亭”,后为吴将陆逊所破,即此。
在今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北岸猇亭镇。《三国志· 蜀书 · 先主传》: 章武二年 (222) 二月,“先主自秭归率诸将进军,缘山截岭,于夷道猇亭驻营”。六月,“陆议 (即陆逊) 大破先主军于猇亭”。即此。
在今湖北省宜都市北古老背。《资治通鉴》:三国蜀汉章武二年(222年),刘备率诸将伐吴,“军于夷道猇亭”,后为吴将陆逊所破,即此。
南朝宋置,属宋康郡。治所当在今广东阳西或电白县境。隋废。
南朝梁大同二年(536)置,属万州。治所在宣汉县(今四川达川市)。西魏时治所改名石城县。辖境相当今四川达川、达县二市县地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南朝梁大同二年(536年)置,治石城县(今达州市)。辖
又名南皇堂、中皇堂。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南。《晋书·明帝纪》:东晋太宁二年(324)王敦复反,“帝次中堂”。又《安帝纪》:隆安二年(398),王恭、殷仲堪等举兵反,“会稽王道子屯中堂”。《宋书·文帝纪》
亦作桃洪坝。在今四川叙永县南。清嘉庆《泸州志》 卷11: 陶洪坝,“ 《明史》 作桃红坝。治南二十里。古蔺州地。明侯良柱等擒斩奢崇明、安邦彦于此”。
①1935年4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置,治治城(今四川北川县西北治城羌族乡)。同年5月废。②1946年5月山东革命根据地由平原、禹城二县析置,治王凤楼村(今山东平原县东王凤楼镇)。取二县首字为名。1950年
①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。原附牧于杜尔伯特部,牧地在额尔齐斯河沿岸。土尔扈特部西徙后,辉特部即据有土尔扈特牧地 (塔尔巴哈台及其以北之地)。②青海额鲁特之一。在今青海省青海湖东南岸。清张穆 《蒙古游牧记》
即今河北沽源县南三十里小河子乡。民国《察哈尔通志》卷13:沽源县第一区有小河子村。1925—1948年为沽源县治。
西魏置,治富水县 (今湖北京山县东北)。隋废。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郢州复置,治所在京山县 (今湖北京山县)。辖境约当今湖北钟祥市及京山县地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郢州。(1)西魏置,治富水县
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古洛阳城中。《资治通鉴》:西晋永宁元年(301),“黄门将(赵王)伦自华林东门出,及太子荂皆还汶阳里第,遣甲士数千迎帝于金墉城”。胡三省注:“洛阳城是有汶阳里,伦私第在焉。”在今河南
即今贵州贵阳市南五十里青岩镇。清有把总驻守。在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南部、涟江上游。面积97.3平方千米。人口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交通路。石灰岩广泛出露,呈黑灰色,故名。是省内古镇之一。明洪武十一年(13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