猇亭
在今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北岸猇亭镇。《三国志· 蜀书 · 先主传》: 章武二年 (222) 二月,“先主自秭归率诸将进军,缘山截岭,于夷道猇亭驻营”。六月,“陆议 (即陆逊) 大破先主军于猇亭”。即此。
在今湖北省宜都市北古老背。《资治通鉴》:三国蜀汉章武二年(222年),刘备率诸将伐吴,“军于夷道猇亭”,后为吴将陆逊所破,即此。
在今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北岸猇亭镇。《三国志· 蜀书 · 先主传》: 章武二年 (222) 二月,“先主自秭归率诸将进军,缘山截岭,于夷道猇亭驻营”。六月,“陆议 (即陆逊) 大破先主军于猇亭”。即此。
在今湖北省宜都市北古老背。《资治通鉴》:三国蜀汉章武二年(222年),刘备率诸将伐吴,“军于夷道猇亭”,后为吴将陆逊所破,即此。
又作热正寺。北宋嘉祐二年 (1057) 建。在今西藏拉萨市林周县东北热振藏布北岸。为藏传佛教噶当派祖寺。
在今浙江慈溪市东南。旧属镇海县。明嘉靖《定海县志》卷5:凤浦湖在“县西北灵绪三都,周环十八里”。今已建为水库。
1930年析西宁县置,属青海省。治所在威远镇(今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)。1954年改为互助县土族自治区, 1955年改为互助土族自治县。旧县名。1931年析西宁县置。治今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成远镇。19
在今山西霍州市东二十里。为晋州(治今临汾市)通往并州(治今太原市)的要道。《北齐书·封子绘传》:“晋州北界霍太山,旧号千里径者,山坂高峻,每大军往来,士马劳苦。”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陈太建八年(北周建德
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北,东入渭南市界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 泠水 “历阴槃、新丰二原之间”。宋敏求 《长安志》 卷17: “新丰原,一名青原。在 (渭南) 县西南二十里……今泠水经此原之右。”《清一统志 ·
即今安徽旌德县西南四十里庙首镇。清嘉庆 《旌德县志》 卷2: 城西南四十里有庙首。在安徽省旌德县西南部。面积91.4平方千米。人口1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庙首,人口 2580。村西南原有唐将张巡忠烈庙,
①即馒头山。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北境。《武经总要前集》 卷16: 曼头山 “南距潢水契丹之地,辽主避暑之地,今更名大 (永) 安山”。②在今青海共和县西南。《魏书· 吐谷浑传》:“显祖复诏上党王长孙观等
①唐、五代方镇名。唐乾宁元年 (894)以泾原节度使赐号彰义军。治所在泾州 (今甘肃泾川县北五里)。辖泾、原二州,相当今甘肃、宁夏的六盘山以东,蒲河以西地区。天复初为凤翔李茂贞所并。②唐方镇名。贞元十
一名方城山。又名方岩。在今浙江温岭市西北。宋《嘉定赤城志》卷20黄岩县:王城山“在县南七十五里。石累叠如城,本名方城山……天宝六年改今名”。
在今湖南怀化市西南。北宋置竹砦铺。明置竹砦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