狼儿口镇
在今河北沧县南三十八里狼儿口村。《元史·河渠志》: 延祐三年 (1316) 七月,“沧州言: 清池县民告,往年景州吴 〔桥〕 县诸处御河水溢,冲决堤岸,万户千奴为恐伤 〔其〕 屯田,差军筑塞旧泄水郎儿口,故水无所泄,浸民庐及已熟田数万顷,乞遣官疏辟,引水入海。及七月四日,决吴桥县柳斜口东岸三十余步,千户移僧又遣军闭塞郎儿口,水壅不得泄”。《清一统志·天津府二》: “ 《旧志》,郎儿口在州南四十里,去南皮县东北四十五里,今名邱淀,俗呼为蔡家洼。”
在今河北沧县南三十八里狼儿口村。《元史·河渠志》: 延祐三年 (1316) 七月,“沧州言: 清池县民告,往年景州吴 〔桥〕 县诸处御河水溢,冲决堤岸,万户千奴为恐伤 〔其〕 屯田,差军筑塞旧泄水郎儿口,故水无所泄,浸民庐及已熟田数万顷,乞遣官疏辟,引水入海。及七月四日,决吴桥县柳斜口东岸三十余步,千户移僧又遣军闭塞郎儿口,水壅不得泄”。《清一统志·天津府二》: “ 《旧志》,郎儿口在州南四十里,去南皮县东北四十五里,今名邱淀,俗呼为蔡家洼。”
在今河北赵县东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赵州:“龙平山在州东北宋子城之西。相传山木高耸,一日风雨骤至, 龙过而夷其半, 因名。”
唐置,为武峨州治。治所即今越南北太省太原东北武崖。天宝元年 (742) 为武峨郡治,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武峨州治。后废。
①唐天宝元年 (742) 置,属静戎郡。治所在今四川理县东北。一说在今汶川县境。《寰宇记》卷80霸州: 保宁县 “去州三十里。三乡。在质台村”。乾元元年 (758) 属霸州。后废。②唐至德二年 (75
指今山西代县西北雁门关以南的陉岭地区。《资治通鉴》:西晋永嘉四年(310),刘琨“乃徙楼烦、马邑、阴馆、繁畤、崞五县民于陉南”。胡三省注:“陉,谓陉岭。”古地区名。指今山西省代县西北雁门关所在陉岭以南
即今湖南花垣县南五十七里吉卫镇。旧为永绥厅治。光绪《湖南通志》卷1永绥厅图:西南有吉多铺。
元置,属思州安抚司。治所即今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。后讹邛为印,因名思印江长官司。
又作黄陵渡。在今河南兰考县东北黄陵冈,与山东曹县相近。《元史·木华黎传》: 金兴定四年 (1220),“金兵屯黄陵冈,号二十万,遣步兵二万袭济南。木华黎以轻兵五百击走之。遂会大军,薄黄陵冈。金兵阵河南
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西都县置,为鄯州治。治所在今青海乐都县。取湟水为名。大业初为西平郡治。唐初复为鄯州治。安史乱后,陷于吐蕃,废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以西都县改置,治今青海省乐都县
即小海寨。在今江苏东台市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扬州府一》 引 《府志》: “宋范仲淹筑捍海堤,起虎墩,即此。”
五代方镇名。南唐置,治所在饶州(今江西波阳县)。北宋初废。五代方镇名。即安化节度使。南唐置,治饶州(今江西鄱阳县)。北宋初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