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十五里。顾炎武《昌平山水记》卷下:黍谷山亦谓之寒谷,“山有风洞,洞口风气凛烈,盛夏不敢入,后人遂名之邹子祭风台”。
东魏武定二年(544)置,属北荆州。治所在伏流城(今河南嵩县东北二十六里陆浑村)。武定五年(547)寄治北荆州城(在今伊川县西南)。武定末改为伊川郡。东魏武定初置,治南陆浑县(后改名伏流县,在今河南嵩
元代西藏地名。《元史·百官志三·宣政院》 载: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,其属附见有札由瓦万户。藏文史籍《隆多喇嘛全集》载乌思十三万户中,札由瓦(加玉)为乌思地区(前藏)六个万户之一,其
北周改安育县置,为武都郡治。治所在今甘肃武都县。五代唐长兴三年 (932) 东移二百余里,在今甘肃康县西北境。元至元七年 (1270) 省入阶州。古县名。北周以安育县改名,治今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东南,
又名芮津镇。即今安徽蒙城县北芮集。《清一统志·颍州府一》:内津镇“在蒙城县北三十里”。
在今江西分宜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袁州府分宜县:严塘江“在县(旧治)东南三十里。《志》云,发源在檀溪及李家砻,出水口会新喻江”。
即今浙江嵊县西北隅城隍山北支。《清一统志 ·绍兴府一》 “剡山” 条下: “其南二里为之鹿胎山,县治跨其麓,宋朱子登眺其上。题曰 ‘溪山第一’。”
在今四川丰都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丰都县:尖峰山在“县东五十里。山峰矗起,如卓剑然。亦曰尖峰山”。
①唐方镇名。文德元年 (888) 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号忠义军,治所在襄州 (今湖北襄樊市汉水南襄阳城)。天祐三年 (906) 复名山南东道。②五代方镇名。后梁改卫国军置,治所在延州(今陕西延安市东)。后
在南宋临安城 (今浙江杭州市) 钱塘门外,介于宝岩定业寺后山。葛澧 《钱塘帝都赋》 云:“岩则虎头。” 故老传云: “此山旧有岩石突出,如虎头形,吴越钱王纳土后,奏有望气云,杭州西湖有虎头形胜,遂命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