牡蛎口
在今山东利津县东北一百二十里,大清河入海之口。清咸丰五年(1855)大清河为黄河所夺,则黄河由此入海。
在今山东利津县东北一百二十里,大清河入海之口。清咸丰五年(1855)大清河为黄河所夺,则黄河由此入海。
明宣德十年(1435)置,驻甘州卫(今甘肃张掖市)。统辖甘肃兵备、西宁兵备、庄浪兵备三道,陕西行都司之甘州左右十二卫、镇夷等三所城堡,赤斤蒙古等六卫,西番诸族,西海丙兔诸部贡市。清顺治五年(1648)
五代方镇名。后晋开运二年 (945) 置。治所在曹州 (今山东曹县西北)。后汉废。后周广顺二年 (952) 复置。北宋初废。五代晋开运二年(945年)置,治曹州(今山东曹县西北)。周广顺二年(952年
又作墪墪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阿纽依河口北岸。清属宁古塔将军,后属三姓副都统。康熙 《皇舆全览图》: 黑龙江下游墪墪河口处有 “墪墪噶山”。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17: 混同江南岸,
即今湖北兴山县东北榛子乡。清光绪《兴山县志》卷2:“张关店,一百一十五里。为右司外委、把总协防东路处,设有塘兵。”
①即春秋楚大隧、直辕、冥阨三隘道的总称。在今河南信阳县南豫、鄂界上。《左传》: 定公四年 (前506),楚史皇谓子常曰: “若司马毁吴舟于淮,塞城口而入,是独克吴也。” 杜注: “城口,三隘道之总名。
西汉置,属武威郡。治所在今甘肃古浪县东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注:“孟康曰, ‘音蒲环’。”西晋废。
在今河南太康县西北二十六里方城村西岗地上(俗称鲍岗)。东西长1000米,南北宽500米。总面积为0.5平方公里。文化层厚1—6米。包括仰韶、二里头、商、周、秦、汉几个时期的文化层。内涵丰富,除石器、陶
唐贞观六年(632)置,属羁縻冉州。治所在今四川黑水、红原县境。后废。
在今山西太原市晋源镇西南。《晋书·刘聪载记》: 永嘉六年 (312),“ (刘) 曜入晋阳,夜与刘粲等掠百姓,逾蒙山遁归,(拓跋) 猗卢率骑追之,战于蓝谷,粲败绩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 西晋建兴元年 (3
亦名桂山镇。即今广东翁源县东北南浦镇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翁源县: “东有桂丫山巡检司,初治茶园铺,后迁南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