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里不藏思八
元代西藏地名。《元史·百官志三·宣政院》 载: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,其属附见有牙里不藏思八万户。藏文史籍《汉藏史集》载乌思藏十三万户中,牙里不藏思八(雅桑)为乌思地区(前藏)六个万户之一,其辖地在今乃东县雅桑境。
元代西藏地名。《元史·百官志三·宣政院》 载: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,其属附见有牙里不藏思八万户。藏文史籍《汉藏史集》载乌思藏十三万户中,牙里不藏思八(雅桑)为乌思地区(前藏)六个万户之一,其辖地在今乃东县雅桑境。
明南京城门名。即今江苏南京城北之和平门。在钟阜门之东。清改名得胜门。1931年改名和平门。
即今四川泸州市西南长江南岸蓝田街道办事处。明 《泸州志》 引南宋 《江阳谱》: “本州忠信乡南岸里第三都南田坝。” 清嘉庆 《泸州志》 卷2: “永兴场距州十里,即蓝田坝场,古名玉川镇。”
即今山西定襄县西北上汤头村。《清一统志·忻州》 “横山村堡”条下:“县西北三十里有上汤头村山寨。”
即今四川石渠县南洛须镇。清末于此置登科府。民国初置邓柯县。“洛须龙” 藏语意为 “传教的地方”。
即今河南虞城县南五十里杜集镇。旧属商丘县。清光绪《商丘县志》卷1《市集》:“杜家集,距城六十里。”
即今江西泰和县东南三十里冠朝乡。清同治 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7: 泰和县东南有冠朝墟。
一名高氏山。即今山西浑源县南七里翠屏山。《山海经·北次三经》: “高是之山,滋水出焉,南流注于滹沱。其木多棕,其草多条。滱水出焉,东流注于河。” 《水经·滱水》: “滱水出代郡灵丘县高氏山。”
即今湖南衡阳县(西渡镇)北二十一里台源镇。《清一统志·衡州府二》 “阴坡市”条下:“又台源市,一名紫霞市,在(衡阳)县西五十里。”
指今四川成都市南之南河(锦江)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华阳县:“又有内江,亦自灌县分流经城南,绕城而东,亦名石犀渠,合流南注于大江。”
即和县猿人遗址。在今安徽和县西北陶店乡南汪家山北坡龙潭洞。1980年在此发现旧石器时代完好的猿人遗址,有猿人头盖骨一具,上臼齿四颗,左下颌骨一个,并发现粗陋的角器、骨器和火烧过的骨头、灰烬等遗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