烈山县
唐开元二十四年 (736) 析广平县置,属恭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理县西北。广德后废。
古县名。唐开元二十四年(736年)置,治今四川省理县西北。属恭州。唐广德年间地入吐蕃。
唐开元二十四年 (736) 析广平县置,属恭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理县西北。广德后废。
古县名。唐开元二十四年(736年)置,治今四川省理县西北。属恭州。唐广德年间地入吐蕃。
南宋淳祐九年 (1249) 建,在今四川南充市南青居镇西青居山。徙顺庆府治于此。古城遗址尚存。在今四川省南充市南青居山上。南宋淳祐年间筑,宝祐六年(1258年)蒙古军攻破此城。
明洪武九年(1376)降邛州置,属嘉定州。治所即今四川邛崃市。成化十九年(1483)复升为邛州。古旧县名。明洪武九年(1376年)降邛州置,治今四川省邛崃市。属四川省。成化十九年(1483年)复升为州
在今江西永丰县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56吉安府: 相石亭 “在永丰县南。宋文天祥兵败空坑,过此山时,顾石崖祝曰: 天若祚宋,愿以崖石堕塞兵路。言讫,石果堕,元兵不得进。后人因名亭曰相石”。
明初改下雷州置,属镇安府。治所在今广西大新县西北下雷镇。嘉靖四十三年(1564)属南宁府。万历十八年(1590)改为下雷州。元降下雷州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新县西北下雷镇。明万历十八年(1590年)
明万历六年 (1578) 置,在今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 37辽东都司“长奠堡” 条下: “宽奠北三十里曰新奠堡。” 即此。
一名印字山。在今四川宣汉县西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东乡县:印石山“在县治西。以山形方整而名”。
即今青海湟中县北石惠沟河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湟水又东,龙驹川水注之。水右出西南山下,东北流,径龙驹城,北流注于湟水。”
在今安徽歙县东南三里练江上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徽州府歙县: 渔梁 “府南三里有石梁。旧以扬之水及黄山诸水,凡四溪会流城西,陡泻而下,无复停蓄,故为津梁,以缓水势。宋绍兴中废,嘉定中复修,凿山取石,为永
在今山东威海市东海中。为威海卫外蔽。周三十里,多林木,有田可耕。《明史·河渠四》:“自海洋所历竹岛、宁津所、靖海卫,东北转成山卫、刘公岛、威海卫,西历宁海卫,皆海面。”光绪《文登县志》卷1:刘公岛,“
清光绪七年 (1881) 唐胥铁路通车后,十二年 (1886) 延伸至芦台,次年修至天津。光绪十六年 (1890) 自唐山展至古冶,二十年 (1894) 修至山海关。这条自天津经唐山至山海关的铁路,因